當你生氣的時候,你覺知到有一種境界,叫生氣的境界,你在體驗這種生氣,這樣就可以了。不要去觀還有一個你在體驗生氣,那些都是外道的。
—— 清涼月老師
實證中的時候,終究要解決一個問題,就是實證和生活的一個結合。就是我們當前的生活,當前的實證,事實上只有兩個方向,一個是在思維內容方面,一個是在思維本體方面。只有這兩種,沒有其他的。所以說當我們思維內容方面去進行的時候,我們就要忘我地投入思維內容。
比如說在氣機方面的實證,那麼這時候就忘我地投入氣機。在日常生活中的時候,當然如果工作需要,你也可以忘我地投入內容。比如你做數學題、寫作文,或者你去開車等等,參加同學聚會等等,做這些需要忘我投入的事情的時候,那你就忘我地投入。

那麼對於有的事情,就是這時候你不需要忘我地投入,僅僅只是一個應付的,那你這時候就側重於思維本體,當你高興的時候你覺知到高興,當你生氣的時候你覺知到生氣。當你在對思維做運作評判的時候,你覺知到你在運作評判等等,也就是你隨時覺知到你在幹什麼,你是不生不滅不增不減的。也就是隨時覺知你在幹什麼,那麼這時候就可以這樣,向著思維本體發展。
所以要明白一點,我們只有兩個方向,一個是在思維內容方面,一個是在思維本體方面。只有這兩個方向,而我們的實證是要擺脫當前思維狀態的。
所以說在思維內容方面,我們主要側重於欲界定方向和禪定方向,比如說我們觀氣機,或者是觀事物的運動特徵,越來越慢,越來越慢漸漸的中斷,這是向思維內容方向去發展。
再就是向思維本體發展,也就是隨時覺知你在幹什麼。一定要明白,隨時覺知你在幹什麼,這是最關鍵的。

高興的時候知道你高興,你在體驗某種美好的時候,你知道你在體驗某種美好。你的體驗空的時候,你就覺知到你感覺在空。當你感覺到山河大地平沉的時候,你感覺到你在山河大地平沉,就是你感覺到山河大地的平沉,你感覺到虛空粉碎。
這些都是你感覺到,但是你不要陷進去。因為什麼?那都是思維內容,絲毫不代表你。
你是不生不滅,不增不減的,好與壞與你沒有任何關係的。你就是你,當你感覺到好的時候,你要感覺到好;你感覺到差的時候,感覺到差;當心情不好的時候,你感覺你心情不好;心情高興的人,你感覺你心情高興。
於一切境,就過去講的一切境如如。就一切境,你能夠安住於你,因為那個你是這個世界的本質,是如來藏,他永遠沒有變化的,永遠是不生不滅的,沒有進步沒有退步的。

所以無論是實證還是生活,一定要牢記這一點。就是我們只有兩個方向,在不同的情況下你使用不同的方向。需要住於思維內容的時候,你就住於思維內容。由於我們的方向是擺脫當下思維狀態,所以你所住的思維內容,一定是能夠擺脫當下思維狀態的。
所有無法擺脫當下思維狀態的內容,都不需要住。你需要做的就是你去觀,你在體驗他,這樣就可以了,能明白嗎?
問:老師,可以這樣理解嗎?你比如說,我高興的時候,我覺知我高興;我憤怒的時候,我覺知我憤怒;我忘我投入工作的時候,我覺知我就是在忘我投入工作。好像有另一個我在觀到我,現在這個我。可以這樣理解嗎?
清涼月老師: 不可以,這是錯誤的,忘我的投入就是忘我的投入,不存在一邊忘我的投入,一邊還能在覺知。就像走神的人,不存在說一邊走神一邊覺知自己在走神。
忘我地投入就是忘我地投入,不需要你去覺知。就像氣機一樣,忘我地投入就是在投入氣機運作,與氣機合二為一的。

因為從本質上講,思維內容也是我們自己。但是我們現在是要尋找這個世界本質,尋找如來藏的,證入如來藏的,所以我們才去按照這個覺知。覺知的目的,是為了向思維本體方向發展,去找這個世界本質,去找思維的根本狀態。
在思維的其他狀態屬於我們進入思維內容,所以思維內容從本質上講也是我們自己,僅僅只是我們的目標,現在找思維根本狀態,所以我們才向思維的本體方向發展。
所以並不代表思維內容不是我們自己,進入思維本體是我們自己,不代表這一點的。僅僅只是我們現在要解決的一個核心的任務,是要找到如來藏,證入如來藏,僅僅是在這一點。

所以說我們採取這樣覺知,你的覺知只代表你向思維本體方向發展,不代表有另一個你,除了你沒有任何別的。
所以在高興的時候,覺知到你高興就行,覺知到你在高興就可以了。然後當你失望的時候,你覺知到失望,覺知到你在體驗某一種境界叫失望境界。
當你生氣的時候,你覺知到有一種境界,叫生氣的境界,你在體驗這種生氣,這樣就可以了,不要去觀還有一個你在體驗生氣,那些都是外道的,能明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