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返回網站

西遊解讀第一編(2)“不傷身體” 的深層指向:破除 “身體執著” 的思維誤區

第二節水簾洞美猴王

· 經典解讀

《西遊記》描述水簾洞是山洞之前掛著一簾瀑布,瀑布之水"遠通山腳之下,直接大海之波"。這裏的瀑布指任脈,任脈為陰脈,故以瀑布寓之。"山腳"指的是山根,也就是鼻子與額頭交界地方;"直通大海之波"指的是下接下丹田。大海很深,常用以喻腎。注意這裏的"腎"並不是解剖學裏的腎臟,而是中醫學裏的"腎",特指先天,當然這裏特指下丹田。"遠通山腳之下,直接大海之波"正是任脈起止,又寓為"心腎相交,水火既濟"。山洞指的是玄關,水簾洞指的是任督二脈通後證得天眼。悟空為靈石所生,天眼通達,又悟空為金,金生水,所以悟空能進入水簾洞且"不傷身體"。

一、這裏的不傷身體指的是不能在身體上尋找玄關,怎樣理解這一點?

我們的身體分為宏觀物質狀態和微觀物質狀態,根據"心物一體"的基本原理,宏觀物質狀態是和我們當前這種思維狀態相應的,因此在身體宏觀物質狀態方面尋找,就是在使用當前這種低級思維狀態,自然無法證入高級思維狀態,無法進入定中。反過來,只要我們能夠證入高級思維狀態,就能與微觀物質相應。

微觀物質狀態是高級物質狀態,玄關是高級的,因此玄關不能在身體的宏觀物質狀態方面尋找。我們的身體只要還有平時能夠體驗到的各種感覺(宏觀物質狀態),就不可能發現真正的玄關。有人認為"穴位跳動"就是玄關展現,這是不對的,在"穴位跳動"的時候,身體的宏觀物質狀態並沒有消失,它僅僅只是有點兒模糊而已,很顯然,"穴位跳動"這種現象是過渡狀態所表現出來的一種現象,這個過渡狀態就是從宏觀向微觀發展的過渡狀態。

在這種過渡狀態,"潛意識專注"並沒有形成,而僅僅只是"顯意識"的主導作用逐漸降低,潛意識逐漸開始發揮主導作用而已,但毫無疑問此時這兩種思維功能還是並存的,並沒有融合為同一種思維功能,根據"心物一體"的基本原理,這時候是不可能真正進入微觀物質狀態的,因此這時候不可能發現真正的玄關。

玄關是微觀物質的一種功能,而微觀物質是沒有遠近、大小、內外等空間概念的,因此玄關沒有特定位置,是遍一切處的。

二、為什麼很多人往往在身體上尋找玄關呢?尤其是為什麼很多人往往認為兩眉之間的印堂穴就是玄關呢?

這是因為絕大多數人特別執著於身體,同時又在生活中形成了頑固的空間觀念和習慣,這就導致他們總認為玄關在身體的某一部位。尤其是當他們發現印堂穴這個地方跳動明顯時,很容易出現開天目等神通,這時候他們就更加確認玄關就在這個地方了。實際情況如何呢?"玄關"是一種高級狀態,這種狀態和高級思維狀態對應,而高級思維狀態是一種"潛意識專注"狀態,在生活中我們都有一種經驗,那就是當我們專注的時候,不由自主會目視向上,也就是凝視"眉前虛空"這個地方,進入高級思維狀態也是這樣,我們的眼睛也是目視向上的,因此如果你一定要尋找玄關,那麼玄關真正的位置就在"眉前虛空"。這個位置既不在身體內,也不在身體外,因為我們對"內與外"的認識是建立在宏觀物質基礎上的,是對宏觀物質的一種描述,而虛空是一種高級物質,高級物質是沒有空間概念的,因此真正的玄關事實上是遍一切處的,它是對高級物質狀態的一種稱呼。

三、既然玄關是對高級物質狀態的一種稱呼,那麼與之對應的思維狀態是什麼呢?

根據"心物一體"的基本原理,與之對應的思維狀態肯定是高級思維狀態。我們對思維狀態的劃分是按照"念頭"進行劃分的,在"思維衍生狀態"的不同層次,念頭的活動現象是不一樣的,比如:在我們當前這種低級狀態,念頭的產生我們往往是無法覺察到的,我們總是等到念頭已經展開運作才發現自己心很亂,而在"思維衍生狀態"的高級狀態就不是這樣了,那時候我們將能夠及時發現第一個念頭,這就是說在"思維衍生狀態"的高級狀態,我們將能夠發現"念頭動處"。只要能夠發現第一個念頭的產生,我們就能經常安住於這個"念頭動處",就能使思維無法展開相續性運作,這樣就不會退失到低級思維狀態,而能夠安住於高級狀態。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從思維的角度講,玄關指的是"念頭動處",當然有時候我們也把"玄關"稱為"玄牝之門"。在道家的經典裏,只要能夠找到"玄牝之門"就能解決生死,很顯然這是因為"玄牝之門"就是"念頭動處",就是高級思維狀態,只要證人高級思維狀態,就能解決當前這種低級思維狀態的生死問題。

Section image

四、揭示了玄關證入的核心不在 “宏觀物質” 而在 “高級思維狀態”

從以上論述我們可以看出, 從物質的角度講,"玄關"是一種高級物質狀態,它是遍一切之處的。不過由於剛開始實證時人們往往會發現隨著"專注"的形成,我們總是不由自主目光向上凝視"眉前虛空",因此很多人往往會直觀地、經驗性地認為"玄關既不在體內,也不遠離身體"。"既不在體內,也不遠離身體"其實指的是微觀物質狀態,因為微觀物質狀態是沒有遠近、大小、內外等空間概念的,宏觀物質方面"內與外"是有嚴格界定的,內就是內,外就是外,決不存在"既不內,又不外"這種地方。從思維角度講,"玄關"指的是"念頭動處",指的是高級思維狀態。

對於這裏的"念頭動處"我們一定要高度重視和深入研究,上面我們所說的"第一個念頭"的產生,這是一種高級禪定狀態,高級禪定狀態是沒有"選擇性思維"的,因而沒有物質境界,自然不會有"玄關"這種特殊的物質現象。由此可見,與"玄關"對應的"念頭動處"指的是"選擇性思維".指的是我們是否使用"選擇性思維",是否干擾微觀物質的運作。"選擇性思維"是執著心力強化到一定階段才產生的一種思維功能,執著心力是波動很大的,是容易退失的,因此與"玄關"對應的思維狀態是容易退失的。如果我們僅僅停留在這種狀態,那麼我們將無法解決退失問題。高級禪定雖然也有退失現象,但與欲界定相比,與物質狀態相比,與"玄關"這種狀態相比,高級禪定的退失是能夠自主解決的,是能夠控制的,因此我們在證入高級物質狀態後,在證入"玄關"這種狀態後,還要繼續實證,證人能夠發現"第一個念頭"的高級禪定狀態。由此可見,"念頭動處為玄牝"這句話中的"玄牝"有兩層含義:一是"是否使用'選擇性思維'",二是能否證入"第一個念頭"出現時的高級禪定狀態。前者決定了我們能否客觀地觀察物質境界,而不是相反的干擾物質境界,後者決定了我們能否安住於高級禪定狀態,從而獲得初步自主。我們需要注意的是這二者並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緊密關聯的,如果我們無法經常安住於高級禪定狀態,那麼我們將無法停止對"選擇性思維"的使用。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按照"念頭動處為玄牝"的兩種含義進行嚴格訓練,只有這樣才能既靈活使用各種物質狀態,同時又能遏制住退失問題。

由於很多人並不知道"虛空"是一種高級物質,也不知道高級物質是和高級思維狀態對應的,因此他們僅僅根據專注時"目光向上"這個特徵就認為兩眉之間的印堂穴是"玄關",於是他們進一步認為只要守住這個地方就一定能夠成功。這是根本錯誤的,這將產生很嚴重的問題,比如:出現眉頭部位漲疼等症狀。應該怎麼辦呢?我們首先要從原理上認識什麼才是真正的玄關,這樣潛意識就能自動運作,就能自動證入高級狀態。當然,如果你一定要守兩眉之間的印堂穴,那就要切記真正的玄關是一種微觀物質狀態,而微觀物質是和"潛意識專注"對應的,因此要按照潛意識要求"似守非守,似觀非觀,若即若離,若有若無"地觀印堂穴,而不能用有意識思維故意地、專門地死守。在觀察的過程中,要側重於體驗覺受。當覺受明顯時,切記要儘快放棄宏觀物質狀態方面的各種觀念,儘快證入微觀物質狀態。只要能夠這樣做,才能通過守印堂穴這個地方證入"潛意識專注",從而證入高級狀態,發現真正的玄關。

五、水簾洞隱喻欲界定,從身心轉化到境界安住的修行邏輯

水簾洞這個地方指的是欲界定,欲界定是很美好的,能夠極大地改善我們的身體。這種改善表現在不僅能夠使我們的身體非常健康,而且表現在能夠使我們的氣質相貌等呈現出非常良好的狀態。這種變化用現代語言來說就是欲界定這個地方具有美容作用,其實欲界定這個地方對身體的改變是遠遠超越美容的,我們只能用"美"來形容這種改變,因此《西遊記》用美猴王這個名稱表示欲界定給我們帶來的巨大改變。現代人往往既追求身體健康,又追求美容,還追求氣質高雅,要實現這幾個目標,就必須證入欲界定,依靠現代美容術是無法同時解決這幾個問題的。

證入欲界定,我們將再也不會受目前這些風雨雷電等惡劣天氣的影響了,我們將生活在極其美好的境界裏,《西遊記》極盡溢美之詞形容欲界定的美好,如:颳風有處躲,下雨好存身;霜雪全無懼,雷聲永不聞,煙霞常照耀,祥瑞每蒸熏,松竹年年秀奇花日日新。雖然《西遊記》用非常美好的詞語形容欲界定的境界,但當你證入欲界定後,你將發現欲界定的美好其實根本不是用語言能夠描述的,那是一種完全無法用語言描述的不可思議的美好。

欲界定是另一個美好的世界,是具足一切的美好世界,是很如意的世界,因此《西遊記》用"天造地設的家當"來描述。怎樣才能安住於這樣的世界呢?《西遊記》用"虛窗靜室"告訴我們安住於欲界定的兩個操作要點就是"虛"和"靜"。"虛"是所有高級思維狀態共同具有的一個特徵,而"靜"則是欲界定特有的,我們要想安住於欲界定,就必須在"虛"的基礎上進一步停留在"靜"這個階段。

六、從陰陽交通之橋到欲界定修行的層級解析

鐵板橋是連接任督二脈之橋,是交通陰陽之橋,陰平陽秘方能證入水簾洞境界。橋由鐵制,"鐵"者"金"也,"金"者"乾"也,這裏指的是陽氣。水簾洞裏面的傢俱都是用石頭做成的,其寓意和鐵板橋是一樣的,也是指的陽氣。不過石頭雖然性質近金,但畢竟還是土,故這裏的陽氣非為純陽。什麼是陽氣?用我們今天的話說就是高級物質、微觀物質。怎樣才能得陽氣呢?根據"心物一體"的基本原理,微觀物質是和"潛意識專注"對應的,只有證入"潛意識專注"狀態才能證入這種微觀物質境界。水簾洞這個地方"潛意識專注"剛剛形成,"靜"的成分還很大,層次還比較低,因此雖然同為"乾",與"金箍棒"相比,這裏僅僅是石頭、鐵,無法放"金光"。

欲界的最大特徵就是相續性,也就是都具有"相續性思維"。由於"相續性思維"的內容不同,因此形成了不同境界,比如:天道、人間、鬼道等。欲界定的思維內容都具有"靜和美好"兩大特徵,我們是通過追求"靜和美好"而證入欲界定的。"相續性思維"建立在"選擇性思維"基礎上,而"選擇性思維"是非常不穩定的,因此欲界定雖然是較為高級的境界,但仍然是非常不穩定的,是容易退失的,並沒有擺脫生死,還要繼續修行。這裏我們尤其要注意,水簾洞雖然是欲界定,但僅僅是欲界定中一個非常低的層次,"靜"的成分非常大,因此水簾洞是地面上的境界。以後悟空證入天界,那就是比較高的欲界定了,在那種境界,"專注"的 分遠遠大於"靜"。但由於還沒有擺脫"靜",因此天界仍然是欲界。

Section image

七、境界層級與思維穩定性的關聯

從思維角度講,"專注"和"靜"是欲界的兩大構成要素。這兩大構成要素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處於動態變化中。它們之所以處於動態變化中,是因為欲界建立在"選擇性思維"基礎上,而"選擇性思維"的波動性是非常大的,因此"專注"和"靜"這兩個構成要素始終處於動態變化中,此形成了二者之間的動態比例關係。二者比例關係的變化形成了不同層次的境界,如果"專注"的成分比較大,就會形成境界美好的各種天道;如果"靜"的成分比較大,就會形成各種"靜"的境界,尤其是當"靜"演變為昏沉的時候,境界就更差了,比如:鬼道等。"專注"和"靜"都是比較穩定的狀態,因此"專注"的成分越大,境界越穩定,這樣越高級的天道壽命就越長;同樣的,"靜"的成分越大,與之相應的境界也就越穩定,鬼道"靜"的成分非常大,因此鬼道壽命特別長。如果"專注"和"靜"兩種成分相當,這時候這兩種成分容易產生干擾,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能夠體會到"專注容易破壞靜"。這兩種成分干擾得越厲害,則與之相應的境界就越不穩定,壽命就越短。人所處的境界就是這樣,因此人道是不穩定的,壽命比較短。這裏我們要瞭解為什麼在日常生活中"專注能夠破壞靜"?這是因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專注是一種"有意識專注",而"靜"是一種潛意識狀態,意識能夠破壞潛意識,因此這時候的專注能夠破壞靜,從而導致我們總是處於不穩定狀態。當我們證入高級狀態後,意識和潛意識將融合為同一種思維功能,形成"潛意識專注",這時候就比較穩定了。在水簾洞這個地方,由於水簾代表任脈,因此悟空這時候的境界還停留在"氣機"這個層次。"氣機"是"專注"和"靜"這兩種成分基本相當的狀態,因此水簾洞的境界是不穩定的,需要進一步提高思維狀態。

《西遊記》開篇即談孫悟空的降生,這是因為修行的第一要務是認識自我。如果我們找不到真正的自我,是無法修行的,是不可能解決生死的。《西遊記》把我們當前這種思維狀態的思維功能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與如來藏相應的功能,這部分功能能夠引導我們證人更為高級的狀態,是我們必須保留和深化的。這部分功能分配給了孫悟空,因此《西遊記》中悟空所表現出來的特質是我們必須學習的,悟空是我們修行的榜樣。與之相反,我們還有另一部分功能是當前這種低級思維狀態特有的,高級狀態沒有這些功能,因此為了證入高級狀態,我們必須破除這部分功能。這部分功能就分配給了豬八戒。由於豬八戒所代表的這部分功能是必須破除的,因此豬八戒取名為"戒"。我們長期生活在當前這種思維狀態,因此對當前這種思維狀態特別熟悉,已經形成了習慣。這種習慣變成潛意識,深深沉澱下來,形成"潛意識散亂"。潛意識能夠在不知不覺中自動發揮作用,而破除"潛意識散亂"又是比較困難的,因此豬八戒總是不斷搗亂,導致修行過程異常曲折。悟空和八戒所代表的這兩種思維功能,一個需要保留並深化,一個需要警戒和破除,整個取經過程就是解決他們之間矛盾的過程,隨著矛盾的解決,隨著八戒所代表的思維功能的破除,修行也就成功了。

為了讓我們充分認識《西遊記》的寓意,《西遊記》用一首詩來提示我們:

三陽交泰產群生,仙石胞含日月精。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內觀不識因無相,外合明知作有形。歷代人人皆屬此,稱王稱聖任縱橫。

上一篇
“思維根本狀態”的重要性
下一篇
欲界定實證中氣機上頭,如何解決?
 返回網站
Cookie的使用
我們使用cookie來改善瀏覽體驗、保證安全性和資料收集。一旦點擊接受,就表示你接受這些用於廣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隨時更改你的cookie設定。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設定
全部拒絕
Cookie 設定
必要的Cookies
這些cookies支援安全性、網路管理和可訪問性等核心功能。這些cookies無法關閉。
分析性Cookies
這些cookies幫助我們更了解訪客與我們網站的互動情況,並幫助我們發現錯誤。
偏好的Cookies
這些cookies允許網站記住你的選擇,以提升功能性與個人化。
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