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返回網站

什麼是等持、佛性?等持觀是不是就是無作意的觀?

· 交叉學科

問:腿疼太厲害了,坐不下來,如何調整,如何觀下去呢?

清涼月老師:

這個不是如何調整,如何觀下去的問題,先是理論的問題。先解決理論,理論解決好了之後再說下一步。理論解決了,這些問題也就不需要去苦思冥想,因為這些都是很簡單就可以解決的。

問:老師能不能解釋一下等持。

清涼月老師:

等持就是均等,我們現在思維狀態的專注,它是一個選擇性的專注,對某些境界的專注,因為這種選擇性的專注由此導致了思維的相續性,大家明白我們思維的相續性是怎樣來的,選擇性專注。因為你有所選擇,因此你對其他的境界不了解、不知道,因此要推理判斷,所以就出現相續性。

選擇性專注直接導致了我們這種思維狀態的特徵、某些特徵,比如光,在高級狀態低級狀態都有,是貫穿於很多思維狀態的。專注也是這樣的,高級狀態低級狀態都有,只不過在不同的思維狀態它有所變化。

專注,在如來藏的狀態它是等持的,因為是它沒有執著心,所以對一切同時產生專注。在高級階段是一種普遍的專注,這種專注執著心比較輕,所以說它不穩定。高級階段執著心輕,能夠控制住、壓制住,還是帶有一定普遍性的,沒有完全喪失普遍性,所以它能夠輕易地離開一切相,在物質方面比較自由。

到我們現在這種狀態的專注層次就低,完全建立在選擇性的基礎上,所以說是不自由,離不開這些相,所以才談了一個即相離相。能即相,才能離相,即相離相,然後到禪定中的時候,這個也很容易解決,即一切相,離一切相,這才是根本。也就是普遍性專注的對一切境界的專注。

問:等持觀是不是就是無作意的觀。

清涼月老師: 你現在想無作意,本身就是有作意,你作意於無作意,也就是在現在的這種狀態一定是有所住的,你不用去追求什麼是無作意,這些都是沒意義的,你執著什麼,你想幹什麼統統都是錯的。

問:什麼是佛性

清涼月老師:你看見什麼,聽見什麼等等,全部是佛性,哪怕你現在和別人吵架了,都是佛性。

上一篇
作為修行人,你真的在修行嗎?
下一篇
為什麼早上三點有利於實證?
 返回網站
Cookie的使用
我們使用cookie來改善瀏覽體驗、保證安全性和資料收集。一旦點擊接受,就表示你接受這些用於廣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隨時更改你的cookie設定。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設定
全部拒絕
Cookie 設定
必要的Cookies
這些cookies支援安全性、網路管理和可訪問性等核心功能。這些cookies無法關閉。
分析性Cookies
這些cookies幫助我們更了解訪客與我們網站的互動情況,並幫助我們發現錯誤。
偏好的Cookies
這些cookies允許網站記住你的選擇,以提升功能性與個人化。
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