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現在說“放鬆”,放鬆可以有兩種途徑去達到,第一種途徑就像睡眠那樣,你直接“暗示”自己睡眠,是因為你暗示了一個結果,你暗示了一個這樣的狀態,這個狀態達到了一個結果就是放鬆。也就是你先暗示自己睡眠,然後它得到了一個結果叫做放鬆。並不是說在睡眠之前,你先暗示自己放鬆,然後再睡眠,沒有哪一個人在睡眠之前是暗示自己放鬆、放鬆、再放鬆,然後睡眠,不是這樣的,你是直接暗示睡眠,你暗示自己睡眠,你向睡眠靠近,然後得到了一個結果叫做放鬆。這種放鬆就屬於一個“靜”,因為它的前提是靜,是因為靜而得到了這個放鬆結果。
咱們這裏,專注的方法和專注的靜,它恰恰相反,它是先放鬆,而不去管放鬆的結果,從來不去體驗這個結果,一直在放鬆,只僅僅專注於放鬆,唯一專注於放鬆,而絕不去體驗放鬆的結果。這裏你就要瞭解這一點,雖然最終能達到一種靜——專注的靜,但是咱們從來不去體驗。如果你能體驗那種靜的話,那就不叫專注地放鬆。所以,專注地放鬆是一直把側重點放在放鬆這個地方,而絕不去體驗那個靜那種特殊的心理狀態,不去體驗那種狀態。
所以,這裏我們就要瞭解放鬆它這兩個不同之處,而不能像一般人那樣去先暗示自己睡眠或者靜。有的人就是這樣,在打坐的過程中,一上座,馬上暗示自己“靜”,靜之後,直接得到一種結果就是放鬆,而不是一遍又一遍地觀察放鬆。這樣會出現一個什麼現象,就是昏沉。
他總覺得昏沉沒法克服,為什麼昏沉沒法克服?那是因為你上座的時候“放鬆”搞錯了,你是暗示自己睡眠、暗示自己入靜,然後得到了一個結果“放鬆”,這樣的結果必然和“昏沉”相關聯。
如果你是專注地放鬆,而絕不去體驗靜,不暗示自己達到一個靜的結果,就是一遍一遍地放鬆的話,那麼隨著放鬆的深入,你會處於一種高度清明的狀態,而絕不可能墮入昏沉。
所以,我們總是說,剛開始實證有兩種現象無法解決,一個是昏沉,一個是散亂,那麼這裏的昏沉是什麼原因導致的?你一定要從原理上明白。明白了昏沉產生的原理,那麼你就知道從哪個地方去做,這樣就絕不可能再昏沉了。(清涼月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