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返回網站

再談入定(上)

· 基礎理論

初學實證的人往往很嚮往入定,同時又很害怕入定,因為入定對他來說是一件很艱難甚至很痛苦的事。最近有人一再要求我再談談入定問題,其實在以往的文章中已經就這個問題說了很多,不過既然朋友們下達了任務,我就再啰嗦幾句。學佛的目的是為了證入如來藏,從而擺脫輪回。我們大多數人還沒證到實相,並不知道真心是怎麼回事,心總是像野馬一樣不停地賓士,因此,首要的工作就是必須把這匹野馬拴在拴馬樁上,讓心定下來,要不然是不可能證得無上佛道的。這個拴馬樁就是我們常說的所緣。我們選擇的所緣應該具有兩個特徵:一、能夠引發我們的專注力

禪定說到底無非就是持續的專注力,因此,所緣只要能引發我們的專注力,那就是一個很好的所緣。比如,南傳佛教的大師往往會鼓勵初學佛人以腿痛作為所緣。腿痛,對每一個初學禪定的人來說,都是必須經過的一個環節。那種難以忍受的疼痛,能讓你不得不高度關注這種痛,使你無法分心,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所緣。再比如心習慣於動,那就找一個動作作為所緣,讓心安住在這個重複的動作上,你可以觀打太極拳、觀吃飯、觀禮佛等等。二、能夠讓我們升起柔軟心

因為柔軟心是如來藏向心力,能夠讓我們心不散亂而生定,所以我們選擇的所緣要有能升起柔軟心的特點。為什麼不說升起大悲心?因為大悲心只有如來藏有,在沒有證入如來藏真心之前是不可能知道什麼是大悲心的。在選擇所緣的時候,要先客觀地分析一下自己的散亂心是重還是輕。如果重,那就儘量選擇動態的所緣,因為動態的所緣比較容易讓你專注。如果散亂心比較輕,那就選擇靜態的所緣,比如持咒、念佛、觀蓮花等等。我們這些凡人,尤其是居士,生活節奏很快,散亂心輕的人很少,但也有,比如射擊運動員、畫家、書法家等等,大多數人就不行了,散亂心比較重,因此,儘量選擇一個對心有吸引力的所緣。這也是入定的一個關鍵。在這一切工作都完成以後,還要注意“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時時注意培養自己對學佛的興趣。為什麼呢?因為初學禪定是一件非常枯燥無味的事情。它會消耗盡你剛開始時的萬丈雄心,讓你往往有點兒灰心喪氣,甚至膽怯。要知道這種灰心喪氣和膽怯是入定的障道因緣,它會極大地妨礙你入定。剛開始學習禪定我們還要突破腿痛等身體的不適,這就要求我們要有堅韌不拔的毅力。如果沒有興趣,就不可能有堅韌不拔的毅力,如果沒有毅力,是不可能突破身體這一關的,身體的不適使我們會有一種厭惡靜坐的“厭坐”心理。而當我們突破了身體這一關,許多人往往會有一種喜歡坐的“樂坐”覺受,他會像上癮了一樣總喜歡去坐。但要克服前面的“厭坐”,沒有毅力是不行的。因此要時時注意培養自己的興趣。你可以多看一些大德高僧們的傳記,甚至一些佛教電影、佛教歌曲等等,都可以。嚴格說來,這在閉關練習禪定來說是不允許的,但在居士練禪定來說是未嘗不可的,因為興趣能很好的克服不良影響。每一坐能不能有很好的效果,能不能得定,對於初學者來說,坐前是不是很有興趣和坐中是不是有堅韌不拔的毅力,這兩點往往是關鍵中的關鍵,許多人的失敗往往就是敗在這兩點上。這裏結合我們實證的過程,簡要說一下初學禪定的幾個關鍵點,或者能給初學者提供一些借鑒。剛開始,有一個痛苦的階段,不僅是身體的痛苦,你還要擺脫昏沉和散亂這兩個心的痛苦,其中尤其是昏沉。因為我們的心長久以來習慣於尋求各種刺激,一下子沒有了很有吸引力的刺激,你會遏制不住地昏沉。這時候一定要有毅力與各種痛苦作鬥爭,不放棄,提起正念,不失所緣,盯牢所緣。經過一番刻骨銘心的艱難困苦的戰勝自我的鬥爭,你會進入下一階段。經過上面的努力,你終於可以不動不搖地一次就坐上兩個小時左右,這時候你會不由自主的升起一種“樂坐”的覺受,你會覺得很美好,很想繼續坐下去,不願意起來,不願意讓別人打擾你。這時候,可以說你已經是一個比較有一點兒 經驗的禪修者了。你已經跨過最艱難的第一階段。接下來,最大的任務就是克服散亂心。你會發現,現在障礙你的最大問題是不斷出現的念頭。這時候你需要做的就是用柔軟心持續不斷地安住在所緣上,享受這種所緣,不要有絲毫求定之心,不要時不時地問自己是不是入定了。你只管堅持不懈地心無旁騖地安住於所緣。漸漸地你就進入了下一階段。

當你一次能夠坐上個五小時左右,你會發現沒有了身體的感覺,只剩下清清明明的你的心。你會發現此時的你,是那樣的高度清醒,那樣的從沒有過的不可思議的專注、靈敏。那是一種刻骨銘心的體驗。但這還不是究竟,這時候你會清晰地看到念頭和念頭之間的距離,同時你會不由自主地覺得所緣是一種累贅。這時候一定記住要毫不猶豫地舍去所緣,要按照佛陀教我們的觀心法門去觀心。如果你繼續專注於所緣,你會逐漸證入初禪定,依次證入更高層次的禪定。這是我們不主張的,因為禪定的道路充滿危險,我們大多數居士沒有名師指導,不能隨便嘗試。要知道我們學習禪定的目的是為了開悟,證入如來藏。在初禪前面的欲界定是開悟的一個關鍵點,只要抓住這個關鍵點,就可以開悟。因此,這時候要抓住欲界定,在欲界定時嚴格按照佛陀的觀心法門去觀心,儘快開悟。怎樣觀心?在別的文章裏已經說了很多。(清涼月老師)

上一篇
實證中我們該如何對待走神
下一篇
不使用身體,是對身體最好的恢復
 返回網站
Cookie的使用
我們使用cookie來改善瀏覽體驗、保證安全性和資料收集。一旦點擊接受,就表示你接受這些用於廣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隨時更改你的cookie設定。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設定
全部拒絕
Cookie 設定
必要的Cookies
這些cookies支援安全性、網路管理和可訪問性等核心功能。這些cookies無法關閉。
分析性Cookies
這些cookies幫助我們更了解訪客與我們網站的互動情況,並幫助我們發現錯誤。
偏好的Cookies
這些cookies允許網站記住你的選擇,以提升功能性與個人化。
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