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返回網站

清涼月老師談自然科學系列4:測不准

思維與物質的深層關聯:從思維特徵解析量子力學測不准現象

· 交叉學科

一、思維介面的核心特徵:穩定性與不穩定性的辯證關係

兩種思維狀態的介面處因為同時具有兩種思維狀態的特徵,因此不穩定,介面兩邊的思維狀則是高度穩定的。

就象我們現在的這種思維狀態,你一旦證入現在這種思維狀態,那麼你就是很穩定的,你想入定也是不容易的。同樣進入定中的狀態也是非常穩定的,你想退下來,也需要一定的努力。那麼回歸入來藏狀態,思維的根本狀態,也是這樣的,也是非常穩定的,你想達到現在這種狀態,也是很難的。

也就是說介面處是不穩定的,但過了介面處都是非常穩定的。

二、心物一體理論的科學映射:思維穩定性決定物質觀測結果

由於心物一體,因此思維介面處的不穩定性狀態,直接表現為物質狀態的不穩定性。介面兩邊思維的穩定性就表現為物質狀態的穩定性,這個重點是針對量子力學來談的。

舉例來說,從我們現在這種低級思維狀態向高級思維狀態發展,我們將經過兩種思維狀態的介面處,就是欲界定這個地方。由於介面處思維狀態的不穩定,就直接表現為量子力學領域裏微觀物質狀態的測不准。

三、測不准原理的認知邊界:從思維進化視角重構微觀世界圖景

也就是說量子力學的研究者,當他在觀微觀物質的時候,他必須用專注,但事實上量子力學的研究者們的專注力也是達不到的。他們於是借助於儀器去觀察,所以就能觀察到這個物質狀態的不穩定,這種不穩定是和思維的不穩定對應的,因為心物是一體的。

然後當我們回到這種低級思維狀態的時候,思維就表現為穩定性,於是物質狀態也就呈現為穩定狀態。同樣的我們越過了量子力學科學家們所能夠研究的極限,也就是現在這種思維狀態所能夠研究的極限,然後再向上走,到達了思維衍生狀態的高級階段,也就是定中,那麼微觀物質的狀態同樣表現為穩定的狀態。

也就是說,量子物理學的測不准原理,就是我們剛才談的,介面處我們的思維表現為一種不穩定性,相應的物質狀態表現為一種不穩定性,而當我們的思維達到一個高等狀態,達到定中的時候,我們思維的穩定性就直接表現為物質狀態的穩定性,也就是真正的微觀世界是穩定的,而不是不穩定的。

綜上,我們所測量到的不穩定的境界,不穩定的狀態,那是因為我們的思維決定的。也就是說,在我們現在的這種思維狀態,我們思維的極限就一定表現為不穩定的狀態,因為我們只能達到這個介面處。一旦我們突破的時候,我們就達到定中,進入另一種思維狀態,那麼那時候微觀世界就是非常穩定的。

上一篇
清涼月老師談自然科學系列3:量子真空
下一篇
清涼月老師談自然科學系列5:宏觀世界的形成
 返回網站
Cookie的使用
我們使用cookie來改善瀏覽體驗、保證安全性和資料收集。一旦點擊接受,就表示你接受這些用於廣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隨時更改你的cookie設定。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設定
全部拒絕
Cookie 設定
必要的Cookies
這些cookies支援安全性、網路管理和可訪問性等核心功能。這些cookies無法關閉。
分析性Cookies
這些cookies幫助我們更了解訪客與我們網站的互動情況,並幫助我們發現錯誤。
偏好的Cookies
這些cookies允許網站記住你的選擇,以提升功能性與個人化。
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