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從《西遊記》情節看 “光” 的象徵意義與悟空的修行邏輯
悟空從東海龍宮取來"金箍棒",穿上黃金甲,金光燦燦,由此開始證人"光"這種物質狀態。"光"這種物質是不受身體局限的,也就是說身體的生死已經與悟空毫不相干,所以悟空能夠把"生死簿"上的名字劃掉。把"生死簿"上的名字劃掉,標誌著生死問題已經解決了。當然這裏的生死還僅僅指身體的生死,而不是指思維方面的念頭變化問題,接下來還需要進一步解決思維方面的問題,於是就有了大鬧天宮以及後來的千裏取經。
二、“光退” 敘事暗藏修行真諦
這一節有一個插曲,那就是悟空是在喝酒後被小鬼拉走的,這說明即使進入"氣"這個狀態,即使開始進入"光",這時候酒仍然能夠造成昏沉,仍然能夠使我們墮下來,因此酒是一定要戒的。
天道的物質基礎是"光",證人"光"這種狀態也就證人了天道,因此太白金星下凡接引悟空進入天界,這樣悟空就開始進入"光"的修行歷程。
"光"是欲界的最高物質狀態,而欲界是由"靜"和"專注"兩種成分構成的,雖然天道的"專注"成分很大,但畢竟還沒有破除"靜"這種成分,這就必然出現"靜極生動"現象,必然出現進進退退問題,因此悟空在"光"這個階段的修行一會兒進"光"的狀態,一會兒退到"氣"的狀態,一會兒上去,一會兒下來,天上人間進進退退、反反復複。這種現象的出現不僅基於"靜極生動",還基於另一個原因:"光"與"專注"相應,"氣"與"靜"相應,"專注"能夠打破"靜",在"氣"與"光"的過渡階段,二者勢均力敵,這種破壞作用尤其嚴重,這樣就容易出現"氣"和"光"之間
進進退退的現象。這種現象只有當"專注"成分遠遠大於"靜"而完全佔據主導位置時才能基本解決,那時候我們將比較穩定地住於"光"這種物質狀態,壽命將得到較大延長。但既然仍在欲界,"靜"的成分就沒法徹底破除,就必然還要受"靜極生動"的支配,因此無論多麼高級的天道,最終仍然會"靜極生動",仍然會退失。
三、超越天道生死的修行邏輯
這就告訴我們即使證人"光"這種狀態也是不穩定的,還需要進一步修行。怎樣修行呢?要在心性上修,"光"之後的修行就完全是在心性上修了,悟空到天道後的修行全部是在"心"上修的,當然此時所有的問題也都是"心(思維)"方面的問題。
注意生死簿這個地方僅僅是解決"氣"這個階段的生死,人間、鬼道等都是以"氣"作為基礎的,因此這裏的生死僅僅指解決人間、鬼道等的生死,而不是解決天道的生死。"氣"這個階段沒有顯著的光感,因此"氣"這個階段的生死又稱作陰間的生死,悟空此時僅僅解決了陰間的生死。
我們要想解決某種物質狀態的生死,就必須跳出那種物質狀態,因此悟空跳出"氣"這個物質狀態就解決了陰間生死,接下來要想解決天道的生死,就必須跳出"光"這種物質狀態。很顯然,"生死簿"這個階段無法完成這個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