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道,咱們大家學過《中觀論》,《中觀論》它是為了破除兩邊論的。因為我們在思維的衍生狀態,我們的心有一種衍生狀態是什麼?就是對立的念,也就是說一對一對的念頭,是對立的念,那麼我們不是住於對立念的這邊,就是住於那一邊的,我們的心總是住於對立念的其中一邊的,任何時候都是這樣的,我們的心是一定住於對立念的某一邊,所以這就要破。
你隨時發現自己住於哪一邊,馬上破;再發現住於哪邊,再破。破的目的是什麼?表面看來,好像有一個中間,好像有一個中間可住的,其實在思維的衍生狀態沒有任何第三念的,也就是說我們的心在衍生狀態中的一個高級境界,有一對一對的對立念頭,只有這一對一對的對立念頭,一定沒有第三念的,當我們把這一對一對念頭的兩邊都破了,那麼就破除了思維的衍生狀態,就回歸到如來藏狀態,也就是說我們破除兩邊,並不是為了有一個中間可住的,而事實上也根本沒有一個中間可住的,因為沒有第三念,只有一對一對對立的念頭。
咱們以前談過的,實證的方法,其中有一種方法是什麼?那就是破除低級思維狀態中的特徵,然後達到高級思維狀態。你為了達到高級思維狀態,那麼首先第一步要瞭解你的現在的這個低級思維狀態它有哪些特徵,然後一步一步地破,那麼《中觀論》也是這樣的,你先瞭解我們低級思維狀態,有著一對一對的對立念頭,我們總是住於這對立念頭中的其中一邊,這時我們就破,通過破的方法回歸如來藏,通過破除兩邊然後回歸如來藏,但破除兩邊的根本目的並不是有一個中間可住的,因為事實上根本沒有第三念,沒有中間的。

這個學過中觀的人,基本你是能夠聽得懂的,這個對實證的指導意義也是非常大的,一定要瞭解《中觀論》所用的方法是什麼?它對實證的指導意義是什麼?一定要瞭解這一點,《中觀論》所走的道路是什麼?走的道路就是破除我們現在這種思維狀態的特徵,然後通過破回歸如來藏,它是一破到底的,它和其他的(方法)不一樣的,我們有時候用其他的方法往往是通過相應。
一定要瞭解我們實證的方法有兩條,一條是破,通過破現在這種思維狀態的特徵然後回歸如來藏;一條是相應,那麼相應一定是別人在旁邊指導,指導高級思維狀態怎麼怎麼樣,一點一點相應,怎麼相應啊,意生身相應啦,時間相應啦等等,境界相應啦等等等等。包括咱們說的《彌陀經》,《彌陀經》講這些境界啊等等等等,也是為了相應。
你不知道有這些境界,然後人家講給你,講給你讓你思考這些境界,經常的想這些境界,經常地練這個境界定,你通過境界相應達到定,這也是其中一種方法,和《中觀論》的方法是不一樣的。所以一定要瞭解,從理論上一定要明白,清清楚楚地明白,我們的實證有兩種方法可走,一種是破除低級狀態的思維狀態,一種是與高級思維狀態相應,(用)兩種方法去證的。這個咱們就是談一下所謂的中道。(清涼月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