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員問:
無所住而生其心,這種境界如何做到?
清涼月老師:
這是一種證量的境界,需要靠親自的實證,而不是通過妄念去做,不是靠你的思維去思辨,無論你怎樣思考思辨都是妄念。
因為妄念是有所住的,只要你在妄念狀態,你就有所住,就不可能無所住,而無所住的狀態一定是思維的根本狀態、是如來藏狀態。如來藏的狀態不是思考來的,而是我們實證親自證入的。所以在當前思維狀態是妄心的狀態,是不可能做到無所住的。
即使你認為做到無所住了,那也是因為用你有所住的心,去做到無所住,還是有所住的,就像你用求靜的心住於靜一樣。
學員問:
如來藏不跟隨任何境界?
清涼月老師:
如來藏不隨任何境界,他知道有這些境界,但在這些境界他沒有執著心,發不起那樣的心。就好像鏡子,僅僅覺知鏡子裏的內容,而不跟隨執著。
但這樣說又起什麼作用呢?一般人聽了之後,會加入一個觀念,那就是我不能隨著境界走,我得排除這些境界、排斥這些境界,一般人都是這樣的。雖然你知道如來藏是不跟隨境界的,但你往往就會加入這樣的觀念,要不隨著這些境界走。所以如來藏的境界是學不來的。
唯一的就是你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去實證,其他什麼都不要猜測,凡是遇到那些看不懂的,就統統不要去猜測,猜測是沒任何意義的,如來藏不是猜測出來的、更不是知識。
在你沒證入的情況下,你覺得自己看懂了,你覺得用你的知識明白了,那你肯定是錯了。你證到如來藏那種程度,根本不需要去動念的,就一下子、瞬間看懂了,所以你得努力的去實證。面對那麼好的經典,雖然他非常非常的好,但是你不去打坐實證,那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