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一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都會在意別人的看法,只不過不同的人,在意的點不同而已。
比如我們出門的時候,會對自己的衣服容貌修飾一番,有的會去整容,就是因為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我們為什麼會在意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如果我們不能搞懂這一點,我們的身心行為就會受到別人的影響,進而產生恐懼、畏縮、自大、嫉妒、怨恨等思想和情緒。
如果一個人過於地在意別人的看法,那這個人就會活在別人的世界裏,這種人表面看起來很風光,衣鮮亮麗,其實活得很累,一點都不自由!如果我們仔細地思考下,就會發現,我們對別人的在意就像是牢籠一樣,緊緊地把自己束縛住。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在坐牢,只不過這個牢不是監獄的牢,而是思想和觀念的牢,被自己的思想和觀念牢牢地裹縛住!比如有的人去見陌生人,會不自在,這種不自在就是一種自我的束縛!再比如古代的那些“三綱五常”類的各種觀念,也是自我束縛!人們都希望自由,可捫心自問,我們真的自由嗎?哪里自由?能去世界各地旅遊這就是自由嗎?這只是身體的自由,而不是思想的自由。如果你能達到思想的自主,那才是“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裏”的大自由。

怎樣做才能擺脫別人看法,真正地做自己?
要想回答上面的問題,想真正地做自己,就涉及到我們對自己的思維即佛法即心法去親自思考,而不是拿來主義看完就“丟一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我們所在意的究竟是別人還是自己?只有弄懂了這個,才能知道上一段那些提問的答案,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向。否則,本應該往南走才能到達目的地,你偏偏往北,南轅北轍,方向搞錯了,怎麼努力,問題也都無法解決。
正確的觀念是改變自我的基礎,我們所在意的究竟是別人還是自己呢?為了弄懂這個,需要給大家舉一些例子。比如在看美女或帥哥的時候,大家有沒有想過,我們為什麼喜歡看美女和帥哥?真的是我們喜歡美女帥哥嗎?並不是,而是“我們喜歡的是看美女和帥哥給自己所帶來的那種感覺!”把這句話縮短一下——“我們喜歡的是感覺”。
這種綜合的感覺來自你的思想和身體。只不過美女和帥哥是個刺激元,刺激你的身體去產生這些反應,然後你在體驗什麼?在體驗你的身體!也就是說,表面上你是在享受看美女帥哥,其實是在體驗自己的身體。同時你的思想會對美女帥哥和身體的感覺同時進行判斷,採取各種不同的措施。如果覺得很享受、愉悅,就會找美女帥哥繼續看,來刺激神經、激素和肌肉,覺得穿衣服的刺激感不夠,就找穿著暴露,來給自己更強烈的刺激;如果你的思想覺得這是下流,或者覺得這麼做會損害身心健康,就會瞅幾眼就不看了,或者控制自己乾脆不去看。這說明什麼?你看美女帥哥真的是在看她/他嗎?並不是,而是在看你自己。你在看美女帥哥的那一瞬,體驗的是自己身體,同時根據帥哥美女這個“所緣”,你的思想在觀念的作用下產生了一些列綜合的分析判斷運作,產生了系列情緒和行為。

思想、情緒和行為,這又來自你自己。所以,一朵花為什麼有的人覺得好看,有的人覺得一般,有的人覺得不好看?問題不在於花,而在於看的那個人,也就是自己。為什麼有男人覺得這個女人好看,有的覺得不好看,有的甚至覺得醜?問題不在於那個女的,而在看的那個人,也就是於你自己!
我們用眼睛看世界任何萬事萬物,都會刺激身體產生系列反應,同時產生一系列的分析判斷運作的思想行為。或者你不用眼睛去看,閉上眼睛用心去看,比如做夢不使用身體的時候,你的思想也會根據你的所看,在觀念的作用下,同樣會產生一些列的分析、判斷、運作的思想。而正是這些思想,將決定你會採用什麼樣的行為。
那知道了這個原理有多重要?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習慣地把我、你、他對立開來,把自己的情緒、痛苦、煩惱諸多問題歸咎於他人他物,以至於產生了埋怨、逃避、對抗、自卑等各種不良情緒。這樣能根本解決問題嗎?並不能!如果外界環境比較符合你的標準,你如有好房子好車好家庭,你會很好受、很舒服!可萬事都是如意的嗎?一旦外界環境不符合你的標準,你怎麼辦?抱怨外界環境和他人,產生對抗、逃避、埋怨和自卑嗎?在逆境的情況下,怎樣還能心如止水、不卑不亢呢?對抗、逃避、埋怨、自卑這些情緒都是因為把問題歸咎於他人、他物導致的。真正的問題是他人他物嗎?不是,是自己的思想觀念!如果你一直把眼光盯著他人他物,下次遇到逆境的時候照樣不舒服,甚至痛苦。

我們要知道,只有從自己的思想上找原因,才能真正地解決問題。孔子說,“吾日三省吾身”就是在教我們,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要向內求,找自己的原因,不斷地通過各種“外緣”來反觀自己,讓自己的內心、思想變得更健康、更情商。有了高情商,你就會很少甚至不會陷入到情緒化這個坑中,這樣才能更好地運用你的智商,解決問題。你的思想變了,世界在你的眼裏就會跟著變化!所以,怎麼才能改變世界?先改變自己,世界就跟著變。而解決自己的問題,才是世間最偉大的事,所以我們要學會改變自己看問題的角度,由向外求變成向內看,這樣才能找對解決問題的方向。
那如何直面自己的思想,如何解決負面情緒?如何解決心理問題?如何改變自己?這一定不是通過經驗去做的,經驗具有時空的局限性,我們必須學習和掌握思維和思想的運作規律才行。掌握了思維和思想的運作規律,才能學會調整我們的思維狀態,才不會陷入到情緒化、觀念化的自我束縛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