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返回網站

人生的意義 — 對快樂的追求

清涼月老師

· 交叉學科

對快樂的追求是人類永恆的追求。但對於什麼是快樂和怎樣才能找到真正的快樂卻是千差萬別的。我們絕大多數人的快樂往往是基於以下兩點:

追求刺激:不容否認的是許多人往往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對刺激的追求上,比如一件款式新穎的服裝,剛穿的時候總是很興奮的,但過了一段時間就厭倦了,於是又開始追求新的流行;再看看社會上那些美食家,豈不更是如此,哪里剛開了一家新餐館,尤其是這家餐館有一道不曾聽說過的菜肴時,馬上就會吸引許多人。剛開始還比較新鮮,但如果經常吃、天天吃,肯定會不勝其煩的。

為什麼我們總是控制不住對刺激的喜悅呢?這完全是因為我們思維的衍生狀態。我們思維的衍生狀態是建立在條件基礎上的,它由兩個條件組成:

執著力的作用 這種衍生的執著力迫使我們不得不對外物產生強烈的反應;

外物的回應: A條件雖然有能動性,但是不具有持久性,這就決定了它所追求的對象必須處於不斷變化更新中。因此,你可以看出,不在於外物是多麼美好,只要具備新鮮感就可以了。比如上體育課,有人踢球的時候,一下子把鞋也踢出去了,立刻就會引起大家的哈哈大笑,很能快樂一陣子。

Section image

我們思維的衍生狀態必須建立在以上兩個條件上,二者缺一不可。沒有執著力就不可能產生衍生狀態;沒有對應的外物,沒有這個作用對象,衍生狀態就不可能生存。既然我們現在生活在思維的衍生狀態,那麼我們就必須和不得不受其擺佈,我們不得不是思維的奴隸。但因為衍生狀態是條件形成的,因此它是可以被消滅的。

追求比較:有的人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比較的基礎上,他們總是愛在別人面前炫耀今天吃了一頓別人想都不敢想的昂貴的美餐;他們開高檔汽車、買精美別墅等等。難道真的是生活的必須嗎?其中很大成分是因為比較,因為比別人強,因為能得到更多眼球,這使他們感到高興,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呢?難道花費了巨大精力,付出了人生代價,就僅僅是為了得到這樣的快樂嗎?即使得到了,又怎樣呢?這種暴發戶的快樂,是會被歷史嘲笑的。

這兩種快樂都是不持久的,都會走向其反面,而且還會帶來很多社會問題。對刺激的追求,浪費了巨大社會財富;比較的快樂,讓社會充滿了不平,產生了更多痛苦。這兩種快樂都不是真正的快樂,是不值得我們去追求的。那麼,什麼是真正的快樂?怎樣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呢?

Section image

真正的快樂來源於專注。我們先來看一些例子,有的書法家、畫家、發明家、數學家等等,往往能很專心地在那裏一幹就是幾個小時,忘記了饑餓,沒有了時間;再看小孩子,他們在那裏玩泥巴,非常投入,非常專注,時間對他們來說,真正的是時光如梭。許多人,到了老年時期,往往很懷念自己兒童時代的快樂。為什麼這些人沒有各種刺激,卻比一般人快樂呢?仔細分析後,你會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專注。事實上,能夠專注的人才是最快樂的。專注能給我們帶來持久的快樂;專注能夠開發一個人內在的美;專注能讓人擁有健康的身體。

在第四章中,我們談論到思維的專注問題。當你在思維的衍生狀態,雖然你也可以培養起相當高的專注力,但是因為執著力的緣故,你的專注力僅僅是相對的,是不能恒久的,是會自然消失的。這就決定了你絕對不可能獲得永久的真正的快樂。而在思維的根本狀態,你將擁有永不退失的專注力,同時因為心物一體的緣故,你將同時擁有各個維次世界。心物一體狀態是思維的根本狀態,是世界的根源,是不依任何條件而產生的,是唯一真實的,是不會退失的,因此建立在思維的根本狀態上的快樂是真正真實的永遠的快樂,而那些建立在思維的衍生狀態上的快樂都是不真實的,是稍縱即逝的,是會走向其反面的。

總之,聰明的人不會追求那些建立在刺激和比較基礎上的快樂,不會追求那些建立在思維的衍生狀態上的稍縱即逝的快樂。而要追求真正的永久的快樂,從而獲得真正自主的人生。

上一篇
當前思維狀態所謂的疾病和散亂
下一篇
西遊記解讀第一編(5)“破光相、悟空性” 的超越之路
 返回網站
Cookie的使用
我們使用cookie來改善瀏覽體驗、保證安全性和資料收集。一旦點擊接受,就表示你接受這些用於廣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隨時更改你的cookie設定。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設定
全部拒絕
Cookie 設定
必要的Cookies
這些cookies支援安全性、網路管理和可訪問性等核心功能。這些cookies無法關閉。
分析性Cookies
這些cookies幫助我們更了解訪客與我們網站的互動情況,並幫助我們發現錯誤。
偏好的Cookies
這些cookies允許網站記住你的選擇,以提升功能性與個人化。
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