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返回網站

清涼月老師談放鬆系列10:

靜坐中放鬆放下的步驟

· 實證學

實證的核心任務,在於深度探究我們的思維。具體而言,就是梳理思維存在哪幾種狀態,剖析每種狀態的獨特特點,明確應當常住的思維狀態,以及知曉如何正確對待其他狀態,這構成了佛教修行的根本任務與核心目標。

為了從宏觀層面全面把握思維的整體狀態,我們必須跳出思維的單一具體狀態。正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若局限於某一種思維狀態,便難以看清思維的全貌。就當下而言,我們首要的是跳出“思維的事相續狀態”。

當我們對日常思維進行細緻觀察時、會發現思維過程中,身體的某些相應部位會不自覺地進入緊張狀態。實際上,身體對思維具有輔助和強化作用,我們將其稱作“身體對思維的回應”。

broken image

以打仗為喻,思維如同亟待解決的敵人,而身體則是敵人強大的援軍。有時,直接消滅思維這個“敵人”頗具難度,因為身體作為“援軍” 隨時可能支援。此時,不妨採用“圍點打援” 的策略,先削弱身體對思維的輔助和強化,即斬斷身體對思維的回應,進而孤立思維,最終將其消滅。

為了有效達成這一目標,靜坐是極為重要的途徑。儘管它並非唯一方法,但對於大多數人而言,卻是最佳選擇。在靜坐過程中,身體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放鬆,從而最為迅速且有效地斬斷身體對思維的回應。

在靜坐時,首先要做的是探尋身體哪些部位在回應思維。通常,我們遵循特定的步驟:先關注那些較為明顯的回應點,再去挖掘隱蔽的部位;先從距離神經中樞較近的部位入手,再延伸到較遠的部位。概括來說,就是 “先明顯,後隱蔽;先近後遠” 這兩個原則。

broken image

就“先近後遠” 原則而言,神經中樞所在之處,便是“近” 的區域。這些部位對思維的強化作用更為顯著和強大。值得慶倖的是,神經中樞位於頭部。在靜坐過程中,務必遵循“先近後遠” 的原則,從神經中樞附近的部位開始觀察。比如,先留意眉頭、臉部肌肉、口唇四周的肌肉、鼻子等部位,接著觀察頸項、肩膀,最後再關注四肢等遠端部位。由於手與心最為相應,有時也可將手作為優先觀察對象。

在觀察過程中,要秉持“體會過程,享受過程” 的原則。以觀察肩膀為例,當我們放鬆肩膀後,它可能隔一段時間又會變得緊張,這時就再次放鬆。一個部位往往需要反復進行這樣的操作。要牢記,放鬆的過程就是入定的過程,切勿一味追求入定,而是要用心體會、享受這一過程,以細緻、耐心的態度感受放鬆的美好。

再談談 “先明顯後隱蔽” 原則。首先查找身體上那些顯著的回應點。在按照“先近後遠”進行觀察時,如果在觀察近處部位的過程中,遠處某個部位突然變得活躍,比如腿部出現疼痛,此時應依據“先明顯後隱蔽”的原則,優先觀察腿痛。當消滅了身體上較為明顯的回應點後,接下來就要尋找那些隱蔽的“敵人”。這些部位較為隱蔽,容易被忽視,此時很容易讓人放鬆警惕。

broken image

在這裏,有一個常常被忽視卻又時刻活躍“隱蔽敵人”,那就是呼吸。呼吸既是思維的產物,又反過來強化思維。因此,必須斬斷呼吸與思維之間的聯繫。這時,要審視自己是否干擾了呼吸,如果存在干擾,就放下這種干擾,但這裏的“放下”並非轉移注意力。

以獵人捕兔為例,兔子極為敏感,稍有威脅便會逃竄。聰明的獵人會先麻痹兔子的警惕性,在兔子周圍轉圈,逐漸縮小包圍圈,同時佯裝將注意力放在別處,讓兔子誤以為獵人並非沖著自己而來。實際上,獵人的餘光始終關注著兔子的一舉一動,待包圍圈足夠小,便會迅速出擊。對待呼吸,我們就應像獵人對待兔子一樣。然而,部分初學者常常過度干擾呼吸,過分在意呼吸的長短、粗細,結果導致呼吸紊亂,就像把兔子嚇得驚慌失措。所以,一定要時刻牢記,我們的目標是斬斷思維與呼吸的聯繫,用心觀察這個斬斷的過程,享受這一過程,切勿驚嚇到“兔子”。

最後,我們應當樹立這樣的觀念:身體和思維是一一對應的。只要身體還存在感覺,就意味著身體對思維仍有輔助和強化作用,即敵人的援軍尚未被徹底消滅,仍需繼續努力,直至身體的感覺完全消失。當身體感覺全部消失時,思維的“事相續狀態”將無法持續,很快便會進入如來藏狀態。

broken image

修行並非難事,關鍵在於觀念與方法。只要觀念正確、方法得當,僅需三個月,就能夠回歸如來藏,實現開悟,親見諸佛,包括彌陀佛,也能夠輕鬆自主往生諸佛的淨土。屆時,或許你會 “罵”我們,但這份“罵”對我們而言,將是最大的安慰,我們衷心期盼著你成功“到家”的好消息。

最後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此處所說的靜坐,並非追求表面的安靜,其本質是放鬆與放下。但由於人們習慣稱之為靜坐,為順應習慣,便沿用了這一說法。需特別注意,千萬不可求靜。儘管求靜也能入定,但那屬於外道定,仍處於思維的 “事相續狀態”,與我們跳出這一狀態、宏觀把握思維整體狀態、最終運用思維所有狀態的目標相悖。(清涼月老師)

上一篇
清涼月老師談放鬆系列9: 放鬆的幾種方法
下一篇
清涼月老師談放鬆系列11: 關於放鬆的一些常見問題
 返回網站
Cookie的使用
我們使用cookie來改善瀏覽體驗、保證安全性和資料收集。一旦點擊接受,就表示你接受這些用於廣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隨時更改你的cookie設定。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設定
全部拒絕
Cookie 設定
必要的Cookies
這些cookies支援安全性、網路管理和可訪問性等核心功能。這些cookies無法關閉。
分析性Cookies
這些cookies幫助我們更了解訪客與我們網站的互動情況,並幫助我們發現錯誤。
偏好的Cookies
這些cookies允許網站記住你的選擇,以提升功能性與個人化。
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