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漸次放鬆"法
"漸次放鬆"法是"由淺入深"漸次放鬆,這種放鬆方法分為兩步進行:
第一步,淺層放鬆:放鬆"淺層"緊張現象
身體方面的"淺層"緊張現象主要是指"身體宏觀物質狀態"方面的緊張現象,比如:眉頭緊皺、肢體緊張等,這種淺層緊張現象是和"有意識"思維緊密關聯的,是和"選擇性思維"的高頻活動狀態緊密關聯的,因此放鬆身體淺層緊張現象是從思維和物質(身體)兩個方面進行的。
對淺層緊張狀態的放鬆將使我們放棄"身體的宏觀物質狀態",從而發現和使用"身體的微觀物質狀態"。當身體的微觀物質現象顯現後,我們將進入下一階段"深層"放鬆。深層放鬆必須借助"微觀物質活動現象"作為工具才能順利進行。
第二步,深層放鬆:放鬆"深層"緊張現象
身體的深層緊張狀態是和"潛意識"緊密關聯的,是和"緊張習慣"緊密關聯的,是非常隱蔽的,我們必須借助"微觀物質活動現象"才能發現並放鬆這些深層緊張狀態。在放鬆中,我們同樣要按照"可操作性"從身心兩個方面交叉進行。
總之,"漸次放鬆"在具體操作中要分為兩步進行,第一步"淺層放鬆"可以直接進行,第二步"深層放鬆"則必須借助"微觀物質活動現象"才能真正實現。無論"淺層放鬆"還是"深層放鬆",我們都要從物質和思維兩個方面交叉進行。在具體操作中,哪方面容易操作就從哪個方面放鬆,我們要按照"可操作思維兩個方面靈活放鬆,最終實現物質和思維同步放鬆。

二、"默念放鬆"法
有的人覺得上述放鬆方法仍然不夠簡捷,仍然不容易操作,那就可以採用"默念放鬆"的方法進行操作。這種方法的基本原理如下:
放鬆和放下的根本目的是"放棄使用有意識思維和與之相應的身體宏觀物質狀態",從而使潛意識能夠在實證中發揮主導作用。潛意識是按照暗示進行運作的,因此如果我們在心中默念"放鬆、放下",那麼潛意識將按照我們的暗示進行放鬆、放下,這樣就能逐步實現徹底地放鬆。
這種方法是單純進行暗示,直接進行放鬆。這種方法操作比較簡單,但卻容易產生審美疲勞,因此要有耐心。
這種方法在操作中,要根據實證目的確定不同的側重點:
如果我們的目的是"入靜",那就要在放鬆的同時體驗"靜",這樣將形成專注的靜";
如果我們的目的是"專注",那就要專注地觀察緊張情況、散亂情況,而並不體驗、並不追求"放鬆"的結果,不給放鬆設置目的,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專注"。
如果我們體驗"放鬆"的結果,追求"放鬆"的結果,那麼由於"放鬆"能夠直接形成"靜"、容易形成"靜",這樣我們必將墮入"靜"中,而無法忽略、無法跳過"靜"這個階段而形成"專注"。"靜"是一種思維狀態、心理體驗。
如果我們同時希望體驗與這種狀態對應的微觀物質,那麼我們就要結合微觀物質現象進行放鬆、入靜,比如:我們結合微觀物質的呼吸功能進行放鬆、入靜。

這就要求我們在觀呼吸的時候,要一邊觀呼吸,一邊暗示自己放鬆、入靜,二者必須同時進行、同時具備,缺一不可。我們既不能脫離呼吸而放鬆、入靜,因為那將使我們無法體驗微觀物質,當然也不能脫離"靜"而致力於形成對微觀現象的高度專注,也就是不能致力於斷除呼吸,因為那樣我們將證入"思維衍生狀態的高級狀態",無法體驗到與"靜"對應的微觀物質狀態。
在默念的時候,我們要注意保持語調綿長、深邃,這樣能夠給潛意識以"靜、深沉、平穩、連續"的暗示。這幾個暗示正是潛意識的幾個特徵,同時也是"選擇性思維"這種有意識思維功能所不具備的,我們通過這種暗示能夠使潛意識儘快發揮作用,同時能夠儘快排除"選擇性思維"這種有意識思維功能的干擾。
在具體操作中,"放鬆"和"放下"往往是交替使用的,我們可以按照交替頻率把這種實證方法分為"高頻交替"和"低頻交替"兩個類型:
高頻交替:這種方法是默念一聲"放鬆",然後再默念一聲"放下",就這樣不斷交替默念,交替暗示,最終使身心兩方面都達到深層次放鬆。
低頻交替:這種方法是在默念的時候,先"放鬆"一段時間、一定次數,然後再"放下"一段時間、一定次數,比如:我們先默念"放鬆"十次,然後再默念"放下"十次。

對以上兩種方法進行對比,我們可以發現,低頻交替容易產生審美疲勞,但卻容易首先實現身體或思維單方面較深層次的放鬆;而高頻交替不容易產生審美疲勞,但卻無法集中精力首先實現身體或思維其中一個方面的放鬆,不過高頻交替這種方法能夠使"物質和思維"兩方面互相促進,協調發展,良性運作。 (清涼月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