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返回網站

清涼月老師談放鬆系列11:

關於放鬆的一些常見問題

· 實證學

一、什麼是放鬆

放鬆分為從物質方面放鬆和從思維方面放鬆。

物質方面的放鬆,指的是我們放鬆身體,也包括放鬆身體這些深層次的微觀物質,宏觀的這些肌肉群和微觀的這些物質,這樣的放鬆過程。

思維方面怎樣放鬆?思維方面我們用的習慣的說法就是放下,思維方面的放鬆我們不稱之為放鬆,稱之為放下,放下什麼?放下當前思維狀態的特徵。

broken image

二、實證的放鬆不是放棄,而是覺知

身體的放鬆和身體的入靜,這個過程就是一個層次一個層次的。在這個實證過程中,能夠體驗到它的發展過程,這說明什麼?這說明這種放鬆和入靜是一個專注的過程,並不是一般的催眠的放鬆,催眠的放鬆是達不到這種程度的。

也就是說,咱們在放鬆的過程中,雖然也是在進行放鬆,這種放鬆跟一般人的放鬆是不一樣的,一般人的放鬆有個特徵是它在體驗靜的,這種放鬆,是靜的一種結果,比如說我們大家睡覺,睡覺的時候你並不是先暗示自己放鬆,而是你暗示自己睡覺,你是馬上向睡覺靠近,“向睡覺靠近”在形成了這樣一個暗示之後,它得到的一個結果是靜,得到了一個結果是放鬆。

所以我們一定要瞭解,放鬆和靜,在這兩個方面,我們稍稍掌握不了、稍稍做錯一點,你就會墮入一般的靜,然後由一般的靜墮入昏沉。這就是說,在放鬆過程中,你為什麼有時候,不由自主地墮入昏沉,你總覺得是這昏沉沒法控制,什麼原因導致的?那就是因為你的放鬆是和一般的睡眠的放鬆是一樣的,你的放鬆還沒有擺脫一般人的那種放鬆的觀念。你上座之後,一暗示自己放鬆,馬上就讓自己向靜靠近,你是通過體驗靜而達到放鬆的,而並不是真正去放鬆的。

broken image

所以,我們要瞭解:在實證中,你的放鬆其實是一種覺知。你的放鬆並不是放棄,不要把放鬆等同於放棄,不要把放鬆等同於靜,也不要把放鬆等同於睡眠前的放鬆。你的放鬆的過程,是一個清清楚楚的覺知的過程,而這種覺知是似有似無、若即若離的,是潛意識的覺知。

因為我們實證必須在潛意識主導下進行,最終實證的結果是要形成潛意識的專注的。因此,你對放鬆過程的覺知,完全是一種潛意識的覺知,而不是有意識的覺知、不是有意識的放鬆。我們實證你的每一步都是服務於最終目的的,我們最終的目的是要形成潛意識的專注。因此,在這以前,你一切的努力都是為潛意識專注服務的,你的放鬆也同樣是為潛意識專注服務的。因此,一定要牢記,整個放鬆的過程,是一個覺知的過程,而不是一個放棄的過程。(清涼月老師)

三、關於放鬆的實證答疑

問:放鬆之後還要在專注上下工夫嗎?

清涼月老師:

對,還要在專注上做功夫的,前提是先達到靜,先達到松靜自然,放鬆,高度的放鬆,像那個射擊運動員一樣。射擊運動員,要想得到好的成績,那麼前提是你一定要在這個放鬆上,在意的松靜上做得非常的好,如果你的心是很散亂的,那麼你去射擊比賽的話,是不可能取得好成績的,你的心稍稍亂一下,馬上就會反映在身體上,那麼就不可能取得好成績。

broken image

在咱們這裏的要求呢,比射擊運動員還要嚴格的多。因為射擊運動員還是有身體覺受的,咱們的放鬆,它是向著沒有身體覺受這個目標前進的。所以,它遠遠超越了對射擊運動員的要求,因此至少要達到射擊運動員的那種放鬆的那種程度。

所以,放鬆是非常關鍵的,如果你放鬆達不到,那麼以後就不可能形成安住;即使你去刻意的專注,也是能形成專注,但是這種專注是作意,有作意的專注是不能持久的。不能持久的專注是無法到達定中的,只有那種安住,沒有作意的專注,很安然的專注,這種專注才能夠讓你進入定中,所以,這個是要注意這一點。

身體上到了一定的層次,你是根本沒辦法放鬆的,這時候必須轉向思維。因為心物是一體的,身體達到這種狀態,心也在這種狀態,你是根本不可能發現的,這時候你只有從可操作性方面下手,思維方面容易操作就轉向思維,轉向觀心,然後放下了。

broken image

在思維方面開始放鬆就是放下,讓思維逐漸放下然後到達較高的層次,這時候你將馬上感覺到身體方面部位哪些還沒有放鬆,身體微觀物質將表現出來,微觀物質將出現一些變化。這時候你會體驗到身體某些部位沒有放鬆,但這時候不放鬆並不是肌肉群了,就是氣機變弱的問題,氣機在運行的過程中那個地方過不去。這是因為思維方面沒有達到真正的放鬆,思維方面這時候放鬆或者你借著這種氣機運行的過程,讓自己柔軟心發生作用再放鬆,這時候才可以進一步發展的。

也就是說我們身體微觀物質表現出來之後,該怎樣實證?仍然是放鬆,在思維方面是放鬆,在物質方面是放鬆,在思維方面是放下。仍然這樣去做,就用道家的話來說:還虛,一步一步去做,用無、觀無、虛無那個態度去做。

學員:思維上放鬆,就是放下所有的想法念頭是嗎?

清涼月老師:對,就這樣一步一步放下,散亂的心要觀得住,觀得住散亂的心,觀到之後就放下,觀到之後就放下,就這樣一步一步證入較高層次。

學員:老師,放鬆時能感覺到臉上某些地方緊張。

清涼月老師:這是放鬆不到位,繼續去放鬆,必須放鬆,一直放鬆到身體的一切的覺受全部沒有,一直放鬆到相續性思維被斬斷,這樣就可以了。

broken image

學員:老師好,每次打坐一會兒後腰好像有點漲的感覺,怎麼放鬆都不消失是怎麼回事呢?

清涼月老師:也就是說身體這方面你覺得卡在那個地方了,沒法解決,沒法解決就不要解決,就去觀思維,思維現在在幹什麼?思維幹什麼就放下什麼。思維方面達到一個層次啦,反過來這時候你會發現身體剛才的那個問題沒有啦,很快就解決,自然而然就解決啦。這是因為什麼?就是因為心物是一體的,有的時候思維方面卡住了,你根本就發現不了,這在物質方面有所反應。在思維方面沒解決,所以物質方面的這個相應反應你也解決不了,所以這時候就是思維和物質兩條路交叉進行。

學員:我每天5小時左右的打坐時間,少時3小時左右,每一坐近1小時。

清涼月老師:也就是每天5小時的打坐,那是你把打坐局限了。你認為什麼是打坐?你把打坐定義為我現在要盤腿坐在那裏這叫打坐?不是這樣的。只要放鬆就是打坐。你能夠做到隨時隨地放鬆,在公車上放鬆,在上班的時候,有空的時間馬上放鬆,閉目養神,這就是打坐。只要你能夠這樣做就是實證。

為什麼? 因為實證第一步就是解決潛意識的問題。你能夠立刻放鬆,那麼放鬆有利於潛意識的發揮,你能夠立刻打瞌睡,打瞌睡本身就是潛意識。只要你能夠經常這樣做,那麼你就在掌握潛意識的運作規律,你就是在培養潛意識,你就是在實證。

broken image

所以,一定要瞭解這一點。實證的本質就是為了掌握潛意識的運作規律,就是為了怎樣把潛意識和有意識融合為同一種思維功能。只要你是在為它服務的,你就是實證。如果你不是為它服務的,雖然你表面也是在打坐,那就不是在實證的。比如你在打坐的過程中拼命的保持一個端正的姿勢,一會兒我保持這樣一個期待的坐姿,一會兒保持那樣一個期待的坐姿,你始終是在一個形態上用功,那麼這就不是在潛意識上用功,這樣就不是實證的。

所以我們的實證一定要抓住本質,只要你能抓住本質了,無論你用任何方法都是在實證的。實證的時間是非常充裕的。

上一篇
清涼月老師談放鬆系列10: 靜坐中放鬆放下的步驟
下一篇
清涼月老師談覺知系列1: 隨時覺知到你在幹什麼
 返回網站
Cookie的使用
我們使用cookie來改善瀏覽體驗、保證安全性和資料收集。一旦點擊接受,就表示你接受這些用於廣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隨時更改你的cookie設定。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設定
全部拒絕
Cookie 設定
必要的Cookies
這些cookies支援安全性、網路管理和可訪問性等核心功能。這些cookies無法關閉。
分析性Cookies
這些cookies幫助我們更了解訪客與我們網站的互動情況,並幫助我們發現錯誤。
偏好的Cookies
這些cookies允許網站記住你的選擇,以提升功能性與個人化。
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