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返回網站

開悟的特點

· 基礎理論

開悟歷來最難寫,因為人類目前的任何語言都不能準確的表述開悟的情況,因此只能相似的加以描述。

開悟後你會看到真心有以下幾個特點:

大悲心:這是我們的心體,但絕對不是你想像的善心。大悲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深心、柔軟心、細懸、若有所失的空悲的感覺等等,聽來還是一頭霧水只能這樣了,行者實證後就能立刻體會到其中難以言傳的心境。

真心自定:這是一種非常清晰、歷歷在目的情景。比我們平時的狀態要清晰得多,看任何物體好像有一種合為一體的感覺,繼續深入下去就和物體合二為一,我即是宇宙萬物,宇宙萬物就是我。

你會發現自己可以是石頭、是樹木、是黑板上的字、是影子、是聲音等等,雖然自己是石頭,但卻極其清醒,思想非常靈敏,這時候你才能體會到為什麼 “生公說法頑石點頭”,你才能體會到原來山河大地皆是自己的身體。

你會發現真心思想活躍靈敏,比你現在的狀態靈敏的多,清醒的多。真心同樣知道以前曾有的快樂和憤怒等,但是你會發現無論如何也愛不起來恨不起來,這正是“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這就是無生法忍。

真心絕對不是你想的那樣傻乎乎混沌一片,佛陀絕不是傻子,諸佛菩薩絕不是傻子。真心雖然能善分別諸法相,但絕對沒有 “我” 這種念頭,只有當你離開真心,心動後才會產生“我” 這個念頭。因此,佛教與外道的根本區別就是無我。

真心無心動這種心力,只有離開真心才有明顯的心動,因此,六祖大師一句 “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心動”,讓內行人立刻看到六祖的功夫。心動是開悟的關鍵。

如果你是通過禪定開悟的,你將因為外緣破壞心一境性而先有心動後見真心,如果你是通過觀心開悟,你將先見真心,出離真心後才有心動,然後出現分別念,這是實證心動的兩種情況。

開悟後,你將沒有一絲一毫的懷疑,不像有的公案說的那樣,見到彌陀佛了,就問:“你是彌陀佛嗎?是彌陀佛你就摸摸我的頭。”很顯然這些人墮在想陰裏面,已經著魔了。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修淨土宗的行者,如果能走開悟這條路,就可以當下進入極樂世界面見彌陀和觀音,何必等到死後。

開悟的人清清楚楚知道自己已經開悟,如果有一絲一毫的懷疑,那你肯定沒開悟。開悟後,所有經典公案當下就懂,即使你目不識丁,也照樣會懂。

剛開悟有這樣一種複雜的心境:恍然大悟,想笑卻笑不出來,反而有一種若有所失的感覺,因為費了這麼大事去求證,原來本來就有,想告訴別人卻又很矛盾,因為人人都有這樣一種心理狀態,你說給他聽好像沒什麼意義,給別人說法其實是很可笑的,因為你事實上什麼也沒說,他本來就有啊。

因此,許多人這時候往往大笑後失聲痛哭起來,那確實是一種很難形容的心境,任何人都將有這樣一種心境,佛陀也毫不例外,看看佛經上佛陀剛開悟時的心境就知道了。任何真正的開悟都一定會有佛陀開悟時的心境,如果沒有,那你一定還沒有開悟,還需要加把勁兒。

禪定行者都有這樣一個體會,那就是到了一定時候不由自主就出定了。再比如,你會開天目看到許多美好的境界,心中不由自主就會高興,一高興馬上就看不到了。但在自性如來藏真心就沒有這種情況,你想坐多久就坐多久,完全由你自己決定。

你同樣會看到很多美好的境界,但就是喜歡不起來,雖然心裏有一種說不出來的美好,但那絕不是平時的喜歡。這就是自性金剛定,不可破壞的大定。

你開始真正知道什麼才是習氣,並不是你平常認為的那樣。當你在自性如來藏中,你會發現你無法憤怒、無法喜愛,你會很懷念以前喜怒的心境,很想再回到那種心境,這就是習氣、這才是真正的習氣。(清涼月老師)

上一篇
要像保護生命一樣保護潛意識的連續性
下一篇
破除量子迷霧的關鍵:當觀察者成為實驗變數,科學必須轉向研究思維本身!
 返回網站
Cookie的使用
我們使用cookie來改善瀏覽體驗、保證安全性和資料收集。一旦點擊接受,就表示你接受這些用於廣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隨時更改你的cookie設定。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設定
全部拒絕
Cookie 設定
必要的Cookies
這些cookies支援安全性、網路管理和可訪問性等核心功能。這些cookies無法關閉。
分析性Cookies
這些cookies幫助我們更了解訪客與我們網站的互動情況,並幫助我們發現錯誤。
偏好的Cookies
這些cookies允許網站記住你的選擇,以提升功能性與個人化。
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