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返回網站

破除量子迷霧的關鍵:當觀察者成為實驗變數,科學必須轉向研究思維本身!

· 基礎理論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總想要知道這個世界的答案。比如這個世界是怎麼來的,比如人死後會去哪里,比如宇宙的深處又是什麼,等等。尤其是小時候,我們每個人都這樣想過,可是為什麼長大了,我們卻很少想了呢?不是我們不想想了,而是我們的觀察能力局限住了我們,導致我們怎麼都探索不到世界的本質,也就放棄對這個問題的思考了。假如現代科學的研究方法是對的,是一定能夠找到世界本質的。

可現代科學到了量子領域就研究不下去了,現代科學的研究方法出了什麼問題呢?第一、現代科學對這個世界的研究是用眼睛進行觀察的,比如望遠鏡顯微鏡都是眼睛這個器官的延伸。但是,我們能保證眼睛就是這個世界最先進的觀察儀器嗎?假如有些物質層次,用眼睛怎麼都看不到,那麼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眼睛就有局限性。也就是我們只能掌握那些我們能夠用眼睛看到的物質層次的規律,用眼睛看不到的物質層次的科學規律我們就沒辦法了。這個就像什麼呢?就像夏蟲不知冰,井蛙不知海一個道理。《莊子》這本書裏的奇幻比喻不是說別的,恰恰是說我們人類自己的。

第二,科學家到了量子這個領域,發現單個量子的規律很難總結,只能描述整體系統的性質,被稱為量子糾纏。這究竟是什麼原因?我們總是去觀察物質的規律,卻不知道越是微觀的物質越會受到我們觀察能力的影響。比如張三觀察量子,和李四觀察量子,得到的量子運動方式是不一樣的。為什麼呢?因為張三和李四是兩個不同的人,張三和李四的思維是不一樣的,觀察到的結果就會不同。

同樣是張三,高興時的張三和生氣時的張三去觀察量子運動,結果也會不同。白天的張三和晚上的張三去觀察量子,結果又會不同。也就是到了量子這個領域,你會發現觀察對象會受到觀察者的影響。也就是我們的思維會影響到物質。也就是說,到了量子力學這個理論,其實就應該轉變方法,轉為對思維的研究。把我們的思維調整到一定層次,再對物質進行觀察就能找到更深層次微觀物質的規律。

那怎麼去研究我們的思維呢?這個要向古人學習。古人在甚深禪定下對物質和思維的觀察,研究出來的結果遠遠超越現代人,只不過現代人不打坐不實證,就認識不到古代實證學的科學性。就不知道古人所說的“無中生有”“真空生妙有”“念頭起處為玄牝”這些詞代表的是什麼意思。這些都是古人在甚深禪定下,對物質規律的總結。

也就是說,古人早已探索到了本質,達到了很高的層次。如果現代科學家也打坐實證,能夠入定,再和現代科學研究結合在一起,這樣我們的現代科學就會突破一大步。不僅僅可以突破量子力學,還可以達到光的層次,那時候的科學才是真正的發達。整個人類就會受益無窮。驗變數,科學必須轉向研究思維本身!

上一篇
開悟的特點
下一篇
不使用身體,是對身體最好的恢復
 返回網站
Cookie的使用
我們使用cookie來改善瀏覽體驗、保證安全性和資料收集。一旦點擊接受,就表示你接受這些用於廣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隨時更改你的cookie設定。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設定
全部拒絕
Cookie 設定
必要的Cookies
這些cookies支援安全性、網路管理和可訪問性等核心功能。這些cookies無法關閉。
分析性Cookies
這些cookies幫助我們更了解訪客與我們網站的互動情況,並幫助我們發現錯誤。
偏好的Cookies
這些cookies允許網站記住你的選擇,以提升功能性與個人化。
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