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返回網站

中国传统文化是儒释道三家紧密结合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们为什么能够结合在一起?

西遊解讀前言(一)

· 經典解讀

它們是怎樣結合在一起的?

這種結合有什麼偉大意義?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輝煌燦爛。數千年來,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始終引領著人類思想的大潮,使中華民族巍然屹立於世界之林。

古老而偉大的中華民族在其幾千年的發展史上,經歷了無數次外敵入侵和內亂紛爭。面對一次次破壞,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總能引導中華民族化險為夷,一次又一次頑強地重新走上統一富強的道路。

中華民族是一個以農耕為主的民族,與遊牧民族相比,農耕民族在武力方面存在很大劣勢。在悠久漫長的歷史上,偉大而古老的中國屢受軍事強國的入侵。人是思想的動物,思想指揮行動,強大不在於武力,而在於思想、在於文化,文化的強大才是真的強大。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面對每一次入侵,都能從思想上完成對敵人的同化,使敵人融化為中華民族的一分子。這就像流星,流星的每一次入侵,最終都必然融化於地球母親的懷抱。

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不僅能夠同化外敵,而且能夠平息內亂。我們偉大的祖國雖然經歷了很多內亂,但她不僅沒有在內亂中分崩離析,相反能夠在歷次內亂後不斷融合,越來越強大。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為真正的統一是文化的統一,文化的統一才能實現國家的統一。歷史上雖然中華大地歷經分裂,但這種分裂僅僅只是表面現象。從最終的結果來看,這種暫時的分裂僅僅只是行政管理上的條塊分割。無論怎樣分裂,無論多麼嚴重的軍閥割據,他們在思想文化上始終是高度統一的。正因為思想文化上高度統一,因此任何形式的任何分裂最終都必將重新走向統一。這正是中國傳統文化強大生命力的表現,假若我們沒有優秀的博大精深的統一的中國傳統文化,那麼任何一次分裂都必將造成永久分裂。

分分合合、合合分分,最終走向大一統,走向大同世界,這正是文化的力量,這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偉大和輝煌!為什麼中國傳統文化具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呢?要認識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認識儒釋道,因為儒釋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是中華文明的主體和標誌。儒釋道三家既有共同之處,也有各自優勢。它們取長補短、互相吸收融合,最終形成統一的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是儒釋道三家緊密結合共同作用的結果,它們為什麼能夠結合在一起?

它們是怎樣結合在一起的?

這種結合有什麼偉大意義?

接下來我們探討這些問題:

儒釋道三家都是研究"心"的,都是研究思維的,都是對我們的思想進行研究,這是它們的共同之處。在對思想的研究中,它們都主張"善"。尤其重要的是儒釋道對"善"的認識並不建立在泛泛而論的說教上,而是建立在嚴格的實證基礎上。這種實證不僅能夠使人們深入認識"善",而且能夠給人們帶來健康快樂,這是儒釋道學說能夠得到普及的根本動力。善莫大焉,"善"是健康快樂的源泉,也是社會安定團結的基礎,正因如此,中國古代的統治者都很推崇儒釋道,人民也自願深入學習儒釋道,這是儒釋道能夠不斷發揚光大的時代背景和現實需要。

儒釋道雖然都研究"心",但它們的研究卻各有不同側重點:

儒家側重於研究我們當前這種思維狀態的思維現象、精神面貌,這一點類似於心理學,因為心理學也是側重於研究我們當前這種思維狀態的思維。尤為重要的是,儒家對"心"的研究側重於社會管理,服務於"人世"。"學而優則仕"是這種思想的真實寫照,也是中國知識份子和政治牢牢捆綁在一起的重要原因。儒家的這種"人世"思想既有其積極一面,也有其不利之處。在學術分科越來越細的今天,這種"學而優則仕"的思想容易造成學術無法獨立,對學術研究造成不利影響。

佛家和道家對"心"的研究都以"出世"為最終目的,但二者也有不同之處:佛家側重於從"思維"角度進行研究,道家則側重於從"物質(身體)"角度進行研究。

儒釋道涵蓋"出世"和"入世"兩個方面,這樣就能形成一個穩態結構。這種穩態結構的最大優勢在於能夠使知識份子"進則經世濟民,退則獨善其身",這樣就不至於使知識份子在仕途不利時產生大的問題,從而有利於保持社會穩定和國家統一。

正因為儒釋道同屬一個穩態系統,都是研究"心"的,具有同的研究方向,因此儒釋道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走向統一,形成三教合一的局面。

儒家理論的高峰是理學,理學的核心是關於"心"的理論。它攝取了釋道的大量哲學思想、思維形式和修持方法,使三者密切結合起來,難解難分,充分展現出三教合一的態勢。尤其到了王陽明時期,三教合一的觀念得到進一步強化,儒學也因此而更加完善,影響更加深遠。

道家的修持方法側重於物質方面,物質建立在"選擇性思維"基礎上,伴隨著"選擇性思維"的形成而同步形成,而"選擇性思維"是非常不穩定的,這就導致道家在修持中容易出現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道家的全真派吸取佛家思想,首先從思維方面進行修持,待心性穩定後再從物質(身體)方面進行修持,這就是"性命雙修,先性後命"。全真派的形成標誌著道家的發展實現了三教合一,也標誌著道家理論得到進一步完善,具有更強的可操作性。

佛學從其發源地來到中國後,和中國本土文化充分結合,逐漸步人頂峰,形成禪宗。禪宗的形成使佛教更加平易近人,更加易於普及。在禪宗形成後,佛學得到大規模發展。它深深紮根於大眾,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發展,使中國傳統文化更加輝煌燦爛!

佛學在儒釋道三教合一的進程中,發揮了核心作用,它使儒釋道對"心(思維)"的研究形成了完整體系。為什麼佛學能夠發揮如此巨大的作用呢?這是因為佛學在對"心"的研究中發現了"思維根本狀態(如來藏)"。這一成果使我們能夠從源頭研究思維,使我們能夠認識到這個世界的本質,使我們能夠真正認識和掌握世界的基本演變規律,從而為其他各個學科的發展指明方向。正因如此,直到今天,佛學仍然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其他任何學科的發展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其實都是在詮釋佛學,比如:相對論、量子力學等現代科研成果無一不在詮釋佛學,它們都是在印證佛學的科學性。由於佛學研究直指源頭,因此其他學科都無法脫離佛學範疇,從根本上說它們都屬於佛學的應用學科。基於佛學的深刻性和完整性,思維本體學把自己的理論架構建立在佛學基礎上,以佛學為基礎融合儒學、道學、心理學、量子力學等諸多學科綜合而成。

總之,儒釋道三教合一使中國傳統文化形成了完整科學的理論體系,產生了影響深遠的研究成果,如中醫學等。我們要高度重視和深入研究中國傳統文化,要加強傳統文化的傳播工作。(清涼月老師)

上一篇
為什麼要開悟回歸思維根本狀態
下一篇
超越身體感知:深度專注的終極訓練
 返回網站
Cookie的使用
我們使用cookie來改善瀏覽體驗、保證安全性和資料收集。一旦點擊接受,就表示你接受這些用於廣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隨時更改你的cookie設定。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設定
全部拒絕
Cookie 設定
必要的Cookies
這些cookies支援安全性、網路管理和可訪問性等核心功能。這些cookies無法關閉。
分析性Cookies
這些cookies幫助我們更了解訪客與我們網站的互動情況,並幫助我們發現錯誤。
偏好的Cookies
這些cookies允許網站記住你的選擇,以提升功能性與個人化。
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