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明心見性(開悟)回歸“思維根本狀態”
“思維根本狀態” 是其他一切思維狀態的源頭、基礎,其他思維狀態都是在 “思維根本狀態” 的基礎上衍生演變而成的,因此 “思維根本狀態” 的特徵直接延伸到 “思維衍生狀態”,經過不同層次、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變化而形成不同思維狀態的不同特徵。
我們要想瞭解不同思維狀態的思維特徵,就是需要擁有精准的尺子才可能丈量準確一樣,才能真正掌握這些思維衍生狀態的特徵和變化規律,這是為什麼就必須瞭解“思維根本狀態”的原因。
舉例來說: 我們人類有“追求快樂”的本能,在一般哲學書籍裏面,僅僅把 “追求快樂” 當做一種“本能”,卻無法解釋其形成原因,也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思維本體學認為一切現象一定有其產生的必然原因,而且這種原因一定能夠得到證明。我們現在這種思維狀態的任何思維特徵都是可以解釋的,而且這些解釋一定是能夠通過嚴格的實證加以證明的。
“追求快樂”是我們現在這種思維狀態的一個思維特徵,這種思維特徵有其產生的根本原因,而且這種原因一定是能夠得到證明的。我們都在“不斷”地追求各種快樂,這種不斷尋找的各種形式的快樂行為本身,已說明我們並沒有找到真正的快樂。
如果我們已經找到真正的快樂,我們是不可能繼續保留“追求”這種行為的,已經上岸的人是不會背著船上岸的,更不會在岸上划船。
思維本體學認為,真正的快樂只有 “思維根本狀態” 才有,到了 “思維根本狀態”,我們就找到了真正的快樂,那時候我們就會自然安住於這種快樂,而再也不會繼續尋找、繼續追求了。
對快樂的追求行為只有在“思維衍生狀態”才有,因為“思維衍生狀態”沒有真正的快樂(其特徵就是面對瞬息變化,特別是生、老、病、死面前,往往只能被動的飄搖無力。) 因此我們才會產生這種追求行為。
事實上,“追求快樂”的行為是人類希望回歸“思維根本狀態”的潛意識行為,思維本體學將通過完整的實證體系,嚴格的實證方法讓我們回歸“思維根本狀態”,獲得真正的快樂,這樣我們就再也不需要追求了,再也不需要這種所謂的“追求快樂”的本能了。除了“追求快樂”外,我們還有一種本能,那就是“追求真相”,我們總希望找到問題的原因,找到事件的真相,比如:我們總在思考 “哪是我?”、“我來自哪里?”、“宇宙的源頭究竟是什麼?”等等。
事實上,一切問題都有其產生的必然原因,一切現象都一定能夠得到解釋並得到證明。我們對真相的追求其實正是回歸 “思維根本狀態”的潛意識行為,“十萬個為什麼?” 是十萬個回歸 “思維根本狀態”的需要。
當我們把能想到的問題都解決了,我們也就自然不會再保留這種 “追求真相” 的本能了。
在思維本體學裏,我們現在這種思維狀態建立在“選擇性思維”的基礎之上,“選擇性思維”只能作用於局部,無法作用於整體,這就必然產生未知領域。
由此看來,“追求真相” 這種本能是對 “選擇性思維” 的對抗和補充,是我們回歸 “思維根本狀態” 的本能,因為在“思維根本狀態”我們能夠和一切物質世界保持 “心物一體” 狀態,那時候就再也沒有未知領域了,就不需要這種 “追求真相” 的本能了。
通過對 “追求快樂” 和 “追求真相” 這些 “本能” 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人類自發的 “追求” 行為,其實往往都是我們“回歸思維根本狀態”的潛意識行為;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我們現在這種思維狀態的任何思維特徵都有其產生的必然原因和源頭,我們將通過實證找到其原因,找到其源頭,這個源頭就是“思維根本狀態”。“思維根本狀態”的特徵在向我們現在這種“思維衍生狀態”衍生演變的過程中產生了一系列變化,這些變化導致我們出現很多身心方面的健康問題以及其他基本觀念方面的問題,比如:物質、時間和空間等等方面的錯誤認知。
思維本體學的學習和實證將使我們能夠回歸“思維根本狀態”,能夠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比如:
1. 解決退失問題在思維衍生狀態的高級狀態,雖然沒有我們現在這種“低級思維狀態”的各種煩惱,但他們也有他們的問題,他們的問題主要是“自動退失”的問題。他們想保持“高級思維狀態”的美好境界,但因為“執著心力”並沒有真正消失,這就必然導致隔一段時間念頭還會重新升起。這些念頭如果不加以控制,很快就會展開相續性。
“相續性思維”一旦展開,他們就不得不從“高級思維狀態”重新退回現在這種“低級思維狀態”,因此對於他們來說,怎樣解決念頭?怎樣讓念頭不再產生甚至徹底消失?這是他們始終在努力解決的問題。 因此處於“高級思維狀態”的人其實並不自由、並不自在。 他們在努力解決“念頭”,但“念頭”是由 “執著心力” 產生的,是“執著心力”的表現形式,因此如果“執著心力”不消除,那麼“念頭”是無法消除的;另一方面,我們生活在 “思維衍生狀態”,而 “思維衍生狀態” 是建立在“執著心力”的基礎之上,即使是“思維衍生狀態的高級狀態”也是如此。(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