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開天目就是定中了嗎?
清涼月老師:
不一定的。開天目分為好幾個層次的。那麼在欲界定這個地方照樣開天目的。一般的練氣功的人,他照樣能看見很多東西。閉上眼,眼前就是完全的非常的清明,眼前非常的光明就是陽光燦爛、陽光一片。這個就是欲界定這個地方,它是很低層次的。
那麼還有在定中的這種開天目、定中開天目。定中開天目雖然空間的感覺,時間的感覺已經得到極大的改變了,和欲界定這個地方沒法可比。定中開天目相對就穩定的多。
欲界定這個地方開天目,它是建立在靜定的基礎上,所以是很不穩定的、靜極而生動。這光明感升起的之後,很快的就容易破壞。有一位老太太問南懷瑾,也就是閉上眼睛後一下子看到光明的境界,但是馬上就消失了,這個老太太覺得很苦惱,她說怎樣才能讓這個境界穩定住呢,她就提這個問題,這個境界其實就是靜定的境界,它含有靜和定兩種特徵,靜極而生動,同時呢,這個定本身是破壞靜的。所以這種境界瞬間出現,因為這種境界,光明的境界是和定相應的,靜不會出現這樣的境界,所以這種定的境界,光明的境界一旦出現就破了那個靜。所以說這個狀態就被打破了。它就瞬間就消失了。所以唯一的辦法就怎麼樣?向定中走、持續的向定中走,然後,這個境界就會非常的穩定。直接就排除了那種靜的狀態。所以這個地方,關鍵的問題就在這裏。
然後還有更高層次開天目。那就是達到更加穩定的狀態,那就是什麼呀?就是這個證入如來藏狀態之後,如來藏狀態之後的定境界,那麼這個是建立在能所雙亡基礎上的,沒有能觀與所觀,所以這個就是完全的突破時間和空間,所以這個是開天目也有很多層次的。
問:
一個朋友剛開始學習打坐不久,好像是迷迷糊糊要睡著的時候,覺得全身麻了一下,緊接著就看到了很光明的、很大的蓮花,在不斷地開,其實就和做夢一樣,看到的景象很美。
清涼月老師:
一切境界全部都是虛幻的沒必要去執著,如來藏狀態是沒有境界,不要去執著任何境界。
無論你見光了、見到很美好的境界,看到很美好的光啊、聲啊,咱們以前說的金剛經上的,這些通通都不要執著。心外的一切全部是如幻的,一切境界全部是和妄念相對應的,只有妄念是有能見和所見。所以這個時候對這些境界全部放棄。像古人說的,魔來魔斬,佛來佛斬!無論是魔還是佛,這時候無論誰來了全部都放棄,不要再去執著。有的人就是容易執著一些美好的境界。
問:
靜的境界和催眠狀態的境界一樣嗎?
清涼月老師:
他這樣其實是一種靜定、是一種高度的靜的狀態,靜的狀態容易出現這樣的境界。那麼靜的狀態出現的境界和催眠狀態出現的境界的區別,靜那個境界的光明感比較強,有的甚至是陽光燦爛的;那麼在催眠的境界是昏沉的,像咱們剛說的和那個太陽剛出之前和日落之後的境界是相應的,那是催眠的境界。所以催眠的境界和靜境界是不一樣的。靜的境界往往需要專業化的訓練,然後才能慢慢的出現,催眠的境界僅僅只需要催眠師的誘導,一次性就能達到。這個就是他們的區別。
問: 一有美好的感覺,總想繼續體驗
清涼月老師:
不要追求這種境界,一定要追求這種境界是怎樣達到的。在這個實證中千萬不要追求任何境界,一旦上座就找問題、找原因,美好境界出現了,不追求這種境界,而是體驗這種境界究竟是怎樣產生的,在這個地方相應。
這個境界消退了,那麼你就馬上找原因,它是怎樣消退的,而不是說反過來,我再追那個境界,而是在找原因的,這個心一定是處於這樣的狀態的。就像那個觀腿的疼痛一樣,腿的疼痛來了,不是我現在就厭煩它,這不是厭煩的問題,你要找原因,它是為什麼疼痛的,然後你採取措施,你觀自己採取哪些措施,這些措施是好措施、相應措施的話,它怎樣減輕,觀這個減輕的過程。減輕的時候也不要高興,你知道心是這樣相應才減輕的,然後繼續在這個地方做,就是這樣不斷的調整,不斷的找原因。一定不要去怎麼樣?去追求。不要有遺憾,沒什麼遺憾。所以這個實證一定要注意,如果要有追求的境界,那麼怎麼樣?他就容易讓自己的心處於一種散亂中。
(清涼月老師實證理論班正在開課。歡迎有緣之人報名諮詢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