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返回網站

思維無邊宇宙無邊——清涼月老師談自然科學

· 交叉學科

1. 思維無邊宇宙無邊

首先,涉及到對自我的定義,也就是說哪里是我?

社會上一般人的定義就是身體是我,思想是身體的功能。而東方傳統文化的定義是——思想就是思想者自身,也就是說當你回答哪是我的時候,那麼毫無疑問,思想就是思想者自身,當下的思想就是當下的你,並不是當下的身體是當下的你。

與科學相關聯的另一個概念就是——“心物一体”。

我們談思維的時候要瞭解思維的特徵,思維具有極大的伸縮性,就是“其大無外,其小無內”。這一點要非常清楚的瞭解,什麼是“其大無外”?就是我們閉上眼,開始想,你能想多大,思維就有多大,你就有多大,你的身體,你的身相,也就是你整體,最終將遍及宇宙。

然後“其小無內”,小到沒有內,也就沒有比這更小的,這是思維的伸縮性。由於心物是一體的,所以當思維處於無限大的狀態的時候,思維和宇宙是一致無邊的。我們探索的宇宙沒有邊際,那是因為思維無邊、心物是一體的。

思維無邊、宇宙無邊,既然宇宙無邊,自己也無邊。那麼為什麼我們看不到宇宙的邊際?儘管我們坐上太空梭,用光學儀器,仍然看不到邊際?

我們本來應該是看得到的,因為既然思維是我們自己,思維無邊宇宙無邊,宇宙是我們自己,那麼我們應當能夠看到自己。但為什麼看不到? 那是因為眼睛的原因,因為我們的看是用眼在看,可事實上我們應該是用心去看。

眼睛是有缺陷的,眼睛這種光學儀器是無法達到,無法看到很遠的地方的,所以我們必須用思維去看,用心去看。

所以實證人應該是一聽就明白。咱們說用思維去看就是甩開這個身體,擺脫身體,開天眼去看,那麼開天眼去看,大家不要認為天眼是另一種眼睛,不要受這種相的束縛,天眼無眼,天眼不存在眼睛這回事,天眼就是我們自己,就是當下的覺知。 所以不要認為天眼也是一種眼,那就根本錯誤了。

Section image

2. 宇宙的收縮與擴張

宇宙的收縮和擴張是同時並存的,根據心物一體的原理,它就是我們思維的對立分別,思維的對立分別的念頭。前一個念頭的心力指向內,後一個念頭心力指向外。一個收縮, 一個擴張,所以就表現宇宙的收縮和擴張。

3. 天眼,是思維看

光是相對論一個最基本的概念。其他概念是建立在光的恒定性這個基礎上的。所以咱們這裏的光是物質的一種表現形式,和思維衍生狀態是相對應的。光有一定的速度,但是思維的速度是遠遠超越光速的。相對論上有一個觀念就是隨著速度增高,時間將變慢,速度達到光速的時候時間就停止了,然後就出現時光倒流等等這些概念,那麼思維是遠遠超越光速的。 因此我們的思維是完全能夠看得到過去和未來的,可為什麼看不到?同樣的,我們是用肉眼在看,肉眼障礙了。所以, 還是一個最基本的概念,就是天眼去看。但是咱們沒辦法向社會上人說用天眼去看,他一聽馬上就認為這絕對是迷信。 所以咱們就講用思維去看,所以他覺得這個比較新奇,能起到一定的吸引的作用。

4. 思維的狀態

現在咱們看思維狀態。兩種思維狀態的介面處於思維的交界處,它是非常不穩定的,因為它同時具備兩種思維狀態的特徵。 兩種思維狀態的特徵往往是互相矛盾的。那麼,具體來說,從我們現在這種思維狀態向上走,那麼它就表現為建立在静的基礎上的專注,這種專注將破壞靜,也就出現一種不穩定性。也就是說介面處它的不穩定性,這個是需要明白這是一個最基本的一點,因為這個介面處涉及到量子力學。

Section image

5. 世界的構成

一般的科學研究認為,用西方哲學的方法論,用分析還原的方法,認為整體是局部構成的,把一個物質分解到分子、原子、誇克等等,就這樣無限的分下去。 然後就認為整體是局部構成的,它是用這種分析的方法去進行的。東方傳統文化不是這樣的,東方傳統文化認為每個人的思維都是無限的大,大家現在都處於這個無限大的這種思維狀態,觀的都是一個面,不是一個局部的很微小的點,都是觀察著整個面。你在大街上觀察這個,打籃球的時候,觀察的是籃球場這樣一個面。 也就是說你處於這個宏觀的觀察狀態,你的觀察處於一個面、而非點,處於面的狀態也就是面思維,宏觀思維這樣的狀態,那麼這個宏觀的世界,宏觀的宇宙就是大家共同的宏觀思維,這是面思維的疊加,而不是一個原子的疊加,而不是一個一個的這種微粒的疊加,這一點也是非常關鍵的。

這一點在應用中來說,也就當我們在觀察這個宏觀世界的時候, 我們就一定是處在這樣宏觀的思維狀態,也就是說你現在走在大街上,你看到汽車了,你打籃球的時候看到籃球場了等等,那不就說明你處在這個宏觀的思維狀態嗎?這種思維狀態是一種相續性思維狀態,你之所以能觀察到宏觀狀態,那是因為相續性思維,也就是說只要你還能夠觀察到這種宏觀的狀態,說明你的的思維處於相續性的狀態。

那麼然後咱們看,處於微觀狀態的時候,也就是說你不再和大家共同去觀某一個宏觀的面,宏觀的物質。你比如說你來到一個風景秀麗的境界,其他人是在觀察這個整體的美好的境界,他處於這種宏觀的所有的相續性思維狀態中。你不一樣,你是盯著其中的一片樹葉,觀其中一片樹葉上的脈絡。 觀它微細的脈絡,向它的微觀去發展。 那麼你就和大家脫離,大家是觀宏觀的,你是觀微觀的,也就是你首先和宏觀脫離,第一是境界上脫離,就是宏觀境界脫離。第二個就是思維上脫離。因為你觀得非常專注,你的思維不再處於相續性思維狀態,也就和大家處的思維狀態不一致,那麼這時候你才可能達到定中,才可能進入另外一個世界。也就是說我們想脫離這個世界,那麼第一你不能觀察宏觀的,如果你還有這種宏觀境界的覺受,身體覺受等等,那麼你就一定處於大家共同的狀態。也就第一步先從宏觀境界擺脫,這是非常關鍵的。

Section image

宏觀境界怎樣擺脫?就是關閉身體的功能,因為我們對宏觀境界的感知都是通過身體去感知的,所以關閉身體的眼耳鼻舌身意,眼耳鼻舌身意關閉。然後第二個就是關閉思維的功能,那麼眼耳鼻舌身意的意就是指的思維功能,思維的相續性關閉,那麼這樣我們也就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們就可以通過這種方法,然後從這個世界進入另一個世界。這也相當於用現在的語言——蟲洞理論,相當於自己製造了蟲洞,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製造蟲洞,然後從一個世界進入另一個世界。

咱們用一般的佛教語言,談怎樣入定?而我們對科學家去談的時候是不能這樣去談,咱們就說,怎樣製造蟲洞?蟲洞是到處都在,你需要去製造,因為蟲洞的形成有兩種原因:一種原因是突然的外因,客觀的外因導致的,讓我們的思維一下子進入一種狀態,就是外因讓你的思維一下子進入一種狀態,然後就達到另一個宇宙,也就是蟲洞突然展現。另一個,就是我們通過主觀的能動性,去主觀的製造蟲洞,然後達到另一個境界。

上一篇
方法論詳講念佛法門
下一篇
實證不是創造,是恢復自己的本來面目
 返回網站
Cookie的使用
我們使用cookie來改善瀏覽體驗、保證安全性和資料收集。一旦點擊接受,就表示你接受這些用於廣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隨時更改你的cookie設定。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設定
全部拒絕
Cookie 設定
必要的Cookies
這些cookies支援安全性、網路管理和可訪問性等核心功能。這些cookies無法關閉。
分析性Cookies
這些cookies幫助我們更了解訪客與我們網站的互動情況,並幫助我們發現錯誤。
偏好的Cookies
這些cookies允許網站記住你的選擇,以提升功能性與個人化。
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