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薛定諤的月亮:從微觀測不准到宏觀存在性的邏輯推演
咱們看薛定諤的月亮。當時他舉出一個月亮,薛定諤說,因為微觀粒子測不准,你不觀察的時候它呈現一個波狀,也就是位置不確定的,非局域性的。這時候他就推測月亮,你不去看的時候月亮應該是沒有的,或者這種沒有,用科學的話說,就是處於一種彌散狀態,只不過消失的速度比較慢,他這樣認為。
對於咱們來說,不是這樣的。宏觀和微觀,它所對應的思維狀態完全不一回事的,根本就不一樣的,也就是說它們的物質的構成基礎不一樣,因此它們呈現的物質的狀態就不一樣。不能把我們對微觀的觀察不加任何分析的應用到宏觀中,微觀對宏觀的構成,二者有聯繫,也有區別,這一個大家簡單看一下。宏觀思維是一種面的疊加,微觀是一種狀態的疊加。
還有一點就是物質狀態,當我們不去看的時候,月亮,不去看的時候,但只要你在想,你想就是看,也就是說你思維能達到哪里,你就應該能看到哪里,看不到是因為眼睛的問題。也就是在咱們這裏,即使薛定諤去用眼睛去看月亮的時候,他是在看,他轉過頭,不去看月亮的時候,只要他在想月亮,那麼他也是在看。因為思想就是思維者本身,你想到哪里你就一定能看到哪里,之所以看不到,那是因為你是用眼睛去看,眼睛僅僅只是一個工具,不能說這個工具看不到了,然後你就認為沒看到。
二、薛定諤的貓實驗:宏觀確定性與微觀不確定性的矛盾交鋒
薛定諤設計的這個試驗,這個貓的試驗,大家簡單地看一下,這一個他的目的,也是為了解決宏觀和微觀的關聯問題,他想把微觀世界的觀察規律應用到宏觀中去,解決微觀和宏觀的矛盾。
那麼薛定諤的貓,他通過這個貓想解決一點,就是貓和微觀粒子一樣,在他的推導中,應該是貓也處在一個瀕死狀態,也就是可死可活的一個混合狀態。
但事實上咱們的觀察中,並不是這樣的。貓作為宏觀世界的一個物質體,它是有確定狀態的,因為思維的穩定狀態決定了。你現在把貓關在一個黑箱子裏面,反過來,我們現在把貓關在一個透明的玻璃罩裏面,你會清楚地看到這個貓是活著的,而不是半死半活的一種狀態的,也就是不是非決定性狀態的。
薛定諤的試驗就在於一點,就是你認為這個貓現在是活著嗎?但是你把它打開的時候,因為粒子具有衰變狀態,它可以處於一個隨時變化的狀態,如果你認為它活著,但是那個粒子恰恰那時候激發毒氣,把貓毒死了,所以你打開之後看到貓是死的,也就破了你的那個推理。你以為貓是死的嗎?但是如果那個粒子沒有出現變化,它沒有激發毒氣,你打開箱子的時候貓反而是活的。所以他就用這種邏輯推理上的這種變異、質變去質疑微觀和宏觀它們之間的一些矛盾問題。
三、思維本體學視角下薛定諤問題的解決路徑:基於心物一體理論的哲學闡釋
在思維本體學這裏,這個問題是很容易解決的,因為二者根本不是同一個物質基礎。我們在看不到這個月亮/貓的時候,不等於我們想不到,你想到就能看到。我們之所以看不到僅僅是因為我們在用眼睛去看,我們應該用思維去看,然後這個問題就解決了。
這些試驗在咱們思維本體學裏面,這些試驗都是很容易解決的,很容易找到問題的。但是在量子力學方面是很難解決的,因為他們不知道心物是一體的,事實上他們已經研究到這一步,但他們還沒有把它提高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或者說他們沒有從理論上整體把握,因為他們絲毫不了解思維本體學,因此對這些問題是沒法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