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返回網站

綜藝狂歡後的疲憊:解碼“假性放鬆”的神經科學

· 學術交流

看綜藝節目算是休息嗎?

我們不妨深入思考一下:白天思維活躍時,大腦的散亂狀態往往會帶動頭部肌肉不自覺地緊張。這種狀態就像持續攥緊拳頭不放,本質上是一種能量消耗。時間一長,身體就會發出疲勞信號,需要通過進食和休息來恢復,否則就會感到不適。這時有人會疑惑:看《歡樂喜劇人》這類輕鬆幽默的綜藝節目時,明明感覺很放鬆,難道也會導致身體緊張嗎?事實上,如果看綜藝真能完全放鬆身心,人們就不會看幾個小時就想休息了。

這種 “放鬆感” 本質上是一種對比效應 —— 當我們從白天緊繃的思考狀態切換到觀看綜藝時,頭部肌肉的緊張程度會顯著降低,於是大腦產生了 “放鬆” 的主觀感受。但為何我們意識不到看綜藝時頭部肌肉依然存在隱性緊張呢?

一、緊張模式的切換:從 “持續負重” 到 “頻繁換擋”

日常工作中的緊張如同背著重物長途跋涉 —— 大腦前額葉持續運轉,帶動顳肌、枕肌等頭部肌肉保持靜態收縮,這種 “持續負重” 會讓疲勞感不斷累積,就像緊握的拳頭久了會酸痛。

而看綜藝時的緊張更像頻繁踩刹車和油門:笑點引發的面部肌肉抽動(如笑紋、挑眉)、情緒波動帶來的短暫肌肉反應,都是 “脈衝式” 的收縮 - 放鬆迴圈。這種 “動態緊張” 由於沒有持續壓迫神經,身體對疲勞的感知會被弱化,就像反復握拳鬆開時,單個動作的痛感會被分散。

二、注意力的 “遮罩效應”:從 “內省式監控” 到 “沉浸式接收”

工作中的緊張常伴隨自我審視:“這個方案是否完善?”“客戶會不會不滿意?” 這種向內的注意力會放大身體信號 —— 哪怕輕微的肌肉緊繃,也會因焦慮被感知為 “疲憊不堪”。而看綜藝時,大腦如同被捲入一場熱鬧的派對:所有注意力都被畫面、臺詞、笑點吸引,處於 “外向型 processing” 狀態。這種沉浸式體驗就像給身體信號戴上了降噪耳機 —— 運動員比賽時受傷卻不覺得疼,正是因為注意力被競爭目標完全佔據。同理,我們看綜藝時很難覺察到肌肉的輕微活動,直到節目結束後,才突然意識到 “眼睛發酸”“脖子僵硬”。

三、愉悅感的 “麻醉作用”

大腦的獎勵機制會悄悄改寫我們對疲勞的認知:綜藝帶來的笑聲會刺激多巴胺分泌,這種 “快樂激素” 就像給身體注射了短效麻醉劑 —— 它啟動愉悅回路的同時,也抑制了疲勞信號向大腦皮層的傳遞。就像吃辣時,痛感會被大腦釋放的內啡肽轉化為快感,我們看綜藝時也會被多巴胺 “誤導”,誤以為 “只要開心就不會累”。此外,“放鬆對比效應” 會進一步強化認知偏差:當我們從高壓工作切換到綜藝場景時,神經感知會產生 “從寒冬到暖春” 的錯覺 —— 哪怕綜藝本身仍需要大腦處理語言邏輯、畫面資訊和情緒共鳴(這些都會消耗前額葉能量),但對比之下,我們會誤認為 “大腦已經徹底關機”

如何達到真正的放鬆呢?

如何把我們的思維調整為深層次的潛意識專注狀態,使我們身心獲得極大的放鬆,得到深層次的休息呢?那麼你經常這麼放鬆,身體自然就會得到修復獲得健康。通過正確的方式進入到潛意識專注那種高度放鬆的狀態後,也就是入定,才能獲得身心的健康和喜悅。

同時我們的思維還有個特點,那就是思維的相續性。比如你經常和你的孩子在一起,如果哪天突然因為他上學和你分開了,你腦中會不由自主的想你的孩子;如果你白天上班和同事吵架了,在這件事上花了很長時間,那你下班回到家腦中還會想這件事情,這就是思維的慣性,也就是思維的相續性。如果我們科學實證能經常進入到一種非常好的狀態,因為那種狀態是非常放鬆的、柔軟的、忘我融入的、高度專注的,你會不由自主把這種習慣帶到生活中,對待他人的時候自然就更有耐心、更加包容,做事更加放鬆,更容易達到專注。

同時,如果你能系統學習實證理論,就會知道我們思維運作的規律,就不會在生氣、著急、上火這些情緒上糾結,也就不會持續陷入到負面情緒中導致心理疾病。我們以前沒解決自己身心的諸多問題,是因為對自己的思維運作規律不了解,就像打仗,如果連敵人都不知道在哪,怎麼能殲滅敵人。當我們充分瞭解思維運作規律後,就能掌握科學改變自己,提高自我的方法,進而對工作、家庭關係、人際交往各方面都大有益處。

上一篇
關於惡業和修行,對磨難的看法
下一篇
禪定退下來怎麼使用身體
 返回網站
Cookie的使用
我們使用cookie來改善瀏覽體驗、保證安全性和資料收集。一旦點擊接受,就表示你接受這些用於廣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隨時更改你的cookie設定。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設定
全部拒絕
Cookie 設定
必要的Cookies
這些cookies支援安全性、網路管理和可訪問性等核心功能。這些cookies無法關閉。
分析性Cookies
這些cookies幫助我們更了解訪客與我們網站的互動情況,並幫助我們發現錯誤。
偏好的Cookies
這些cookies允許網站記住你的選擇,以提升功能性與個人化。
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