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臥龍禪師的“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六祖大師教我們“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這一點兒對我們今天的修行界意義尤其巨大。
我們今天的修行界,有不少人把念頭和念頭之間的距離錯誤地當成了如來藏,因而努力地斷念,想保持念頭之間的那種短暫無念的清明狀態,心裏不由自主的悄然升起一種“無念”的斷念思想,壓制念頭不起,其實這是用“無念”這種念頭代替了其他念頭、是用一念帶萬念的禪定狀態,還不是如來藏。
這和某些人的求“静”思想是同一個錯誤,他們用“静”這種妄念代替其他念頭,好像無念其實並不是真的無念,只不過是念頭的單一化和隱蔽化罷了。關於念頭之間的距離並不是如來藏,下麵我們從幾個方面加以論證,因為許多人並沒有證入如來藏,如果不加以詳細論證,恐怕學者不能真正理解:
1、不能常駐
這裏不能常住。我們知道如來藏真心是能夠常住的,也就是說你想不出來就可以永遠不出來。但念頭之間的距離還不行,到了一定時候你就不得不再次產生念頭。因為你根本就沒有斷掉念頭,你只不過是用“無念”這個念頭壓制了其他念頭,但你不可能永遠壓制,總有一天這種禪定功夫會自然退失的。而如來藏則恰恰相反,你想產生念頭都是不可能的,要不然你可以試試,就知道那是怎樣的不容易,比你當初想開悟還要難得多,所以唯識學說菩薩要刻意保留一絲煩惱以作為從如來藏出來時的所緣。
2、“死水不藏龍”
這裏是“死水不藏龍”。因為這裏事實上是一念帶萬念的禪定狀態,因而不活潑,沒有智慧。如來藏不是這樣,如來藏是很活潑的。而在這裏你只能傻呼呼的整天在那裏保持"無念"這個念頭。
3、斷法執
這裏不可能斷法執。我們的如來藏不僅斷我執,而且斷法執,能夠做到能所雙亡。這裏則不行,到時候你就可以發現,在這裏你是絕對不可能做到能所雙亡的。不僅如此,這裏其實連我執也斷不了,只不過因為這裏的我執比較細微,另一方面,修行者此時一門心思一腔熱血完全用在了“無念”這個妄念上,因而不容易覺察到那細微的我執。
4、看到念頭之間的距離
當你看到念頭之間距離的時候,此時你是有所緣的。你可以仔細觀一下,你是不是在等待下一個念頭的出現,或者你心中有一種希望,那就是希望念頭不要再出現,這些也是妄念,也是所緣。
還有的人說自己這時候任由念頭生滅,不隨念。但是要知道,當你心裏有這一念“不隨”的時候,你已經有所緣了。就像許多學佛人常說的“看破”“放下”等,那是因為沒看破沒放下,才有所作意的。
如果真的心無一塵,那就絕對不會有此作意。因此,儘管你告誡自己要不隨念,但不可否認的是你此時已經有所沾染有所緣了。有所緣就不是如來藏,因為如來藏是沒有所緣的、是歷歷孤明的、是想產生念頭都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