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返回網站

清涼月老師獨家解讀《永嘉大師證道歌》修行密碼第02講

· 經典解讀

你是否想過,佛法修行並非玄之又玄的空中樓閣,而是直指人心的生命覺醒之路?永嘉大師《證道歌》以雷霆之勢,道破千年禪門心髓——"絕學無為閑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清涼月老師以30年實修經驗逐句解析,帶你穿透文字迷霧:原來"無明實性即佛性"不是哲理,而是每個念頭背後的真相;"幻化空身即法身"不是比喻,而是身心與宇宙共振的密鑰。133期連載,從"不念苦樂即正念"的日常覺察,到"彈指圓成八萬門"的頓悟秘鑰,拆解修行誤區,還原禪宗"不立文字,直了成佛"的鮮活智慧。這裏沒有玄學,只有實證;不談來世,專注當下。當佛法照進現實,煩惱即是菩提,生死本自涅槃——你準備好揭開生命最底層的秘密了嗎?

第二講: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內容提要

《永嘉大師證道歌》中,「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一句,直指修行核心:

無明與佛性本是一體,肉身與法身從未分離。

---

核心解碼:

1.「無明實性即佛性」

原文:無明的本質即是佛性。

如冰是水的固態形式,無明是如來藏因執著而生的暫時狀態。

核心:無明非“黑暗”,而是如來藏的妙用顯現。

2.「幻化空身即法身」

原文:一切幻化的肉身現象,皆是法身的自然顯相。

如浪花是海水的暫時形態,肉身是法身的臨時投影。

核心:法身遍滿一切處,肉身僅是法身的“臨時顯相”。

---

下一講預告

「法身覺了無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如何理解“天真”是如來藏的核心特質?

講座原文

002.

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煩惱即菩提,無明即真常,所以“無明實性即佛性”。這些就是完成了另一個階段的任務。只有在你回歸如來藏狀態之後,你立刻就知道一切的念頭,虛妄,你認為以前認為虛妄等等,通通都是如來藏的妙用,因如來藏而起,自性本空,一種妙用。不存在去與不去的,因為他本身就沒那種體性,不是真實性的,所以不存在去與不去的。同時,他是如來藏發起的一種作用、妙用,所以就是“無明實性即佛性”。

然後是“幻化空身即法身”。這自然界的一切的境界是怎麼起來的?怎麼產生的?他通通都是因為如來藏產生的,是如來藏的一種變現。就像冰是水的一種存在形式一樣。一切的無明,一切的幻化空身,通通都是水的一種存在形式,都是如來藏的一種形式,所以是“幻化空身即法身”。

要是你將來證到這個地方的時候,那麼一切的有形可見的境界,當下就是你的身體,和你是一回事。舉個例子,你現在是在教室聽課的,老師在黑板上寫字,你是看見黑板上的字。那麼,在回歸如來藏狀態之後,完成能所雙亡之後,那麼你就是黑板上的字,你是這些字,但是清清楚楚,心裏是高度的清醒,高度的清明,比現在還要靈敏的多,非常非常清晰。

再比如說你看到路邊的石頭,你現在這樣走路,你看到路邊的石頭。那麼在如來藏狀態,路邊的石頭就是你,是你的身體,整個自然界這些都是你的身體,但是一切都清清楚楚。

那麼,石頭和那這個黑板上的字,通通都是“幻化空身”,但他同時又是你。是你,你,就是指的你的思維的本體,思維的根本狀態,也就是說你的“法身”。這就是“幻化空身即法身”。 (清涼月老師)

上一篇
想見和看見,如何內視看到自己?
下一篇
實證核心: 相變心不變,不是死盯著所緣
 返回網站
Cookie的使用
我們使用cookie來改善瀏覽體驗、保證安全性和資料收集。一旦點擊接受,就表示你接受這些用於廣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隨時更改你的cookie設定。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設定
全部拒絕
Cookie 設定
必要的Cookies
這些cookies支援安全性、網路管理和可訪問性等核心功能。這些cookies無法關閉。
分析性Cookies
這些cookies幫助我們更了解訪客與我們網站的互動情況,並幫助我們發現錯誤。
偏好的Cookies
這些cookies允許網站記住你的選擇,以提升功能性與個人化。
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