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返回網站

清涼月老師談放鬆系列2:

放鬆是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

· 實證學

放鬆是一個“由淺入深”、“由低級到高級”、“由‘靜’到‘專注’”逐漸發展、逐步深化的過程。

“由淺入深”,“淺”指的是什麼?“淺”指的就是宏觀物質狀態,就指的是我們現在這種“胳膊在哪里、手在哪里、你能感覺到皮膚的瘙癢、身體哪個部位疼痛”等等,這些感覺就叫“淺”;“深”是什麼?“深”就是微觀物質,體驗到身體微觀物質,比如說“暖”,暖的反應,微觀物質的特徵,比如說氣機的反應,等等。

“由低級到高級”,“低級”就指的是低級物質狀態,就是宏觀物質狀態;“高級”指的就是微觀物質狀態,比如說氣機、暖,或者光等等這些反應。

“由‘靜’到‘專注’”,“靜”是身體的反應,“靜”,它是和身體的微觀物質對應的;“到‘專注’”,向專注的發展過程中將擺脫身體,也就是我們的放鬆最終將以身體為起點,以對身體的觀察作為工具,也就是我們在放鬆的過程中,表面是放鬆身體,其實根本的目的不是為了這一個。

我們的目的是通過放鬆身體,培養專注,從而擺脫身體的束縛,然後證入更為高級的禪定或欲界定。這就是我們一定要對放鬆有所認識,要瞭解放鬆僅僅只是借助於一個工具實現我們的目標。

我們要瞭解放鬆的過程是一個“由淺入深”逐步深化的過程。一般人的放鬆僅僅是一個很淺層次的放鬆,深層次的放鬆並不是直接就能夠進行的。

深層次放鬆我們必須借助物質手段,其實是從根本上講,淺層次的放鬆,我們也是借助物質手段的,借助對身體某些緊張部位的觀察,也就是對這些物質部位的觀察,然後達到放鬆的。那麼到深層次的放鬆更是這樣,我們往往是借助“暖”或者“氣機”等等這些反應去進行深層次放鬆的,這一個咱們後面還要詳細談。

接著看,我們平時的放鬆僅僅是一種很淺層次的放鬆,這種放鬆只能放鬆那些較明顯的緊張部位和較明顯的緊張狀態,也就是宏觀的物質狀態,這是一般人都可以做得到的、能夠觀察得到的,而無法放鬆深層次緊張部位和習慣性緊張狀態,因而這種放鬆只能形成“一般的靜”。

深層次緊張狀態和習慣性緊張狀態是對於潛意識的,也就是“潛意識的散亂”。我們平時說“習氣”,你總想著是改變自己的習氣,那只是說你不會修行,你沒有實證經驗。當一個人,你從來不打坐,你總在生活中總在告誡自己,我要改變習氣、改變習氣,那只能說明你這個人不是一個真正的佛教徒,還不是把自己的修行建立在實證基礎上,而是建立在一般的知識認知的基礎上。

對於改變習氣,必須從實證上下手,而必須做到深層次的放鬆才可以真正改變習氣。因為真正的習氣它是潛意識對應的,而潛意識這種思維狀態是和相應的深層次的物質狀態對應的。只要深層次物質狀態完全放鬆,這時候你才會發現你真的破除了習氣,要不然你是根本破不了習氣的。

所以我們一定要把自己破除習氣和身體方面深層次的放鬆緊緊地關聯起來,要認識到它們之間在理論上的密切聯繫,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把修行真正落實下來,而不是在口頭上修行,而不是把佛教當成了宗教,不是把佛教當成了泛泛的一般的信仰,而是當作科學真正地去落實。(清涼月老師)

上一篇
清涼月老師談放鬆系列1: 放鬆的本質是觀心
下一篇
清涼月老師談放鬆系列3: 如何通過專注的放鬆來破昏沉
 返回網站
Cookie的使用
我們使用cookie來改善瀏覽體驗、保證安全性和資料收集。一旦點擊接受,就表示你接受這些用於廣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隨時更改你的cookie設定。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設定
全部拒絕
Cookie 設定
必要的Cookies
這些cookies支援安全性、網路管理和可訪問性等核心功能。這些cookies無法關閉。
分析性Cookies
這些cookies幫助我們更了解訪客與我們網站的互動情況,並幫助我們發現錯誤。
偏好的Cookies
這些cookies允許網站記住你的選擇,以提升功能性與個人化。
儲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