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神是日常生活中一種常見現象,在走神形成前,我們往往是在意識主導下從事活動,比如我們思考一些複雜問題,處理一些常見事情等等。然而在特定情況下,我們的這些有意識行為卻逐漸轉化為潛意識,形成走神,比如:
軍事家在思考複雜軍事問題時,一邊思考一邊踱步,逐漸陷入走神;
女同志在織毛衣時思考生活中的事情,一邊織毛衣一邊思考,逐漸陷入走神;
睡覺前我們總是不由自主回顧當天發生的事情,一邊回顧一邊體驗放鬆時甜美的呼吸;
...............
仔細分析這些走神現象,你會發現在走神形成時我們其實都是一心二用的,我們總是一邊使用有意識思維思考問題,一邊體驗某種潛意識現象,二者逐漸結合,最終形成走神。
走神是一種潛意識現象,在走神形成前我們總是在從事有意識行為,為什麼我們的有意識行為最終轉化成了潛意識現象呢?促成這種轉化的關鍵是我們一邊使用有意識思維思考問題,一邊體驗某種潛意識現象。這些潛意識現象引導我們逐漸進入潛意識狀態,於是就形成了走神。很顯然,這些潛意識現象是引導意識轉化為潛意識的媒介,我們把這些潛意識現象稱為潛意識引化媒,在這些媒介的引導下,意識最終轉化為潛意識。

潛意識引化媒在發生引化作用時有一個作用“方程式”,那就是“一邊...一邊...”,只要我們能夠熟練應用這個“方程式”,我們就能把意識逐漸轉化為潛意識。
我們在剛開始實證時,往往也是使用有意識思維故意實證的,然而我們的實證目標卻是要證入高級潛意識狀態,為此我們必須完成意識向潛意識轉化,這樣我們就可以借助潛意識引化媒,通過走神進行實證。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在實證中要設置兩個觀察對象(思維內容),一個是我們所需求的觀察對象(目標對象、目標內容),它將引導我們到達我們的目的地(某種潛意識狀態),另一個是潛意識引化媒,它將引導我們完成意識向潛意識的轉化。我們一邊觀察(思考)目標對象(內容),一邊體驗潛意識引化媒,這樣我們將不知不覺逐漸進入走神狀態。舉例來說,我們設置“默念掃帚”為目標對象,設置“觀呼吸”為潛意識引化媒,然後一邊默念掃帚,一邊體驗呼吸,這樣就會逐漸形成走神,並在走神中持續默念掃帚。(清涼月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