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神是思維演變的一個過渡環節,走神之後我們要麼進入高度專注狀態,要麼進入睡眠中,比如:
軍事家邊思考問題邊抽煙,逐漸進入走神狀態。由於所思考的問題具有吸引力,因此隨著走神的進一步發展,軍事家會逐漸進入高度專注狀態。這時候他會“定”在那裏,任由香煙在手上燃燒。這種情況是走神逐漸轉化為專注。
我們在睡覺前一邊回顧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事情一邊體驗呼吸,逐漸陷入走神。由於我們所回顧的事情雖具有邏輯性,但不具有很強吸引力,於是在走神中我們將逐漸進入睡眠狀態。這種情況是走神逐漸轉化為睡眠。
走神的以上兩種演變具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在走神中思考的問題都具有一定邏輯,只不過一個邏輯性比較強,一個邏輯性比較差。邏輯性強則引導我們進入高度專注狀態,邏輯性差則引導我們進入睡眠狀態。

影響走神演變的以上兩種因素(觀察對象的邏輯性和吸引力)決定了我們要麼進入高度專注狀態,要麼進入睡眠中,這是日常生活中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會遇到的兩種情況。
如果我們對影響走神演變的因素進行調整會出現什麼情況呢?比如:如果我們所設置的觀察對象不具有邏輯性,走神會怎樣演變呢?
觀察對象的吸引力也是影響走神演變的一個因素,不過由於任何觀察對象同時具有相對吸引力和絕對吸引力,在實證中觀察對象的相對吸引力往往在思維演變的初始階段具有一定意義,但隨著思維演變的逐漸深化,觀察對象的絕對吸引力最終會完全取代相對吸引力而佔據絕對主導位置,引導我們進入極深的高度專注狀態。很顯然,觀察對象的吸引力有一個逐漸演化過程,即使我們對觀察對象的吸引力進行調整,也只能對觀察對象的相對吸引力進行調整(改變觀察對象),而無法調整觀察對象的絕對吸引力。
觀察對象的絕對吸引力決定了走神的最終演變,這就決定了在影響走神演變的兩個因素中,我們只能通過改變觀察對象的邏輯性而從根本上改變走神發展方向,卻無法通過改變觀察對象的吸引力而改變走神發展方向。舉例來說:

我們默念“掃帚”,或默念“石頭”,或隨便默念一個你根本不懂的外語名詞等等,此時“掃帚”等僅僅只是一個名稱,並不具有邏輯性,這樣就能改變走神的發展方向。由於這些名詞同樣具有絕對吸引力,因此當它們的絕對吸引力發揮作用時,我們將進入極深的高度專注狀態。
由於我們所設置的觀察對象不具有邏輯性,因此走神不會朝著意識方向發展,而只能相反地朝著潛意識方向發展;同時由於觀察對象的絕對吸引力能夠引導我們進入高度專注狀態,以上二者的綜合作用最終將使我們進入潛意識專注狀態。
做到心中有數、實證是容易的。
實證是容易的,實證就是要在理論上下功夫。怎樣做到這一點?就是不要讓實證變成一種盲目的跟風,別人說什麼方法,自己就用什麼方法。一定要分析這種方法是什麼原理,為什麼用這種方法?對這些要非常的透徹,然後你才能在實證中有準確地把握。
如果你對整個理論不透徹,你的實證就無法準確把握。你無法準確把握,你就是瞎碰啊瞎撞啊,或者有一天撞出了一點精氣神,撞出了一點境界,結果馬上就退失了,退失的時候又不知道怎麼退失了,境界又不知道怎麼出的。就這樣一片茫然,就這樣來來回回的,說不精進但是確實非常精進,說精進對境界、對理論一點不了解,這個是不行的。 (清涼月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