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返回網站

氣功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氣功是低層次的?

· 實證學

問:老師,氣功師怎麼回事?

清涼月老師:

《黃帝內經》上的一句話,“意者氣也”,也就是所有的氣機的運動,統統是和我們的思維的意的狀態聯繫在一起的,是一體兩面的,二者是一體的,那麼意的相續性,就表現為氣的連續性,它們是一回事的。我們的意,在現在的這種狀態,意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動,二是靜。動就表現為我們平時的這種運動,靜表示咱們一般人講的在外相上的靜態靜坐。

靜態的時候,氣機會出現一種自我升揚的狀態,回歸它自己本有的那種狀態,不會出現亂動,這樣它就有一個自我休養生息、自我成長,所以說所有練氣功的人,你想讓練氣功能夠達到一定的狀態,那麼你就首先必須達到一個境界,那個境界就叫做靜,氣功的根本就是靜,如果這個靜你做不到,那麼氣功是根本不可能成功的。

如果你的靜達不到,你始終處於作意比較重,那麼你的打坐,將始終處於厭坐階段,厭坐階段你將會出現這些症狀。當你作意比較明顯的時候,你將會出現身體上部的這種覺受方面的氣脈明顯啊、頭悶啊、眼的幹澀、印堂穴發緊、耳朵響啊,耳朵鼓鼓的啊,等等很多很多的症狀。

Section image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就是一定要明白既然意者氣也,那麼就是說所有的氣功統統都是在意的狀態去作為的,也就是說所有的氣功都是低級的,都是低層次的,無論你覺得你氣功達到多麼高的境界,因為氣功也可以達到身體的覺受基本消失,也可以出現欲界定的境界,氣功照樣可以出現神通的,照樣可以開天目的等等,即使你達到這樣的境界,你也一定要明白你仍然是在意的狀態的,無非是一種高級的靜定的境界。

佛家從根本上談是跳出這種意的境界、意的狀態的,然後達到高級境界的。《西遊記》也是這樣的,《西遊記》在兩界山之前,也就是說在孫悟空沒見到唐僧之前,他的修行統統都是在練氣功的,都是在意上用功的。

意的用功它有一個特徵是什麼呢?意的用功都是在靜和動這兩個之間來回搖擺不定的,靜極而生動,你的氣功練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它會出現一個很嚴重的反復,你無法控制的反復,會出現很多問題,所有的氣功最後都會出現問題的,除非是你跳出這種靜的狀態,跳出意的狀態,跳出思維的相續性,要不然是一定會出現問題的,只不過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Section image

《西遊記》在兩界山之前,孫悟空大鬧天宮啊等等,急上急下的,天上地下這樣亂打,那麼這個就表現為在氣功階段是無法控制的,無法控制的會出現這些問題,所以要想要讓氣功達到一個很高的境界,學佛也是不可少的。學佛讓心、思維盡可能的突破,然後知道這是一個低層次,然後不執著。有的時候我們說不執著於某種狀態、某種境界,並不是說你現在你決定不執著,就真地能夠不執著了,不是這樣的。

雖然經過學佛你知道某些境界不能執著,但並不是說你現在就一定不能執著,因為這些問題的解決是必須你達到一個高級境界、高級狀態,然後你親自瞭解那種境界它有哪些問題,這樣你才能夠不執著。這個就是學佛的好處,學佛到了一定程度的時候,返過頭來就能夠讓你的氣功真正達到一個穩定的高級境界,最終跳出這種境界(清涼月老師)

上一篇
什麼是天眼通?怎樣理解神通?
下一篇
清凉月老师谈昏沉系列1观昏沉的重要性
 返回網站
Cookie的使用
我們使用cookie來改善瀏覽體驗、保證安全性和資料收集。一旦點擊接受,就表示你接受這些用於廣告和分析的cookie。你可以隨時更改你的cookie設定。 了解更多
全部接受
設定
全部拒絕
Cookie 設定
必要的Cookies
這些cookies支援安全性、網路管理和可訪問性等核心功能。這些cookies無法關閉。
分析性Cookies
這些cookies幫助我們更了解訪客與我們網站的互動情況,並幫助我們發現錯誤。
偏好的Cookies
這些cookies允許網站記住你的選擇,以提升功能性與個人化。
儲存